海灣鎮的夢想與奮鬥,打造一片旅游業新藍海
海灣鎮,一個遠離人民廣場卻毗鄰大海的小鎮,坐落於南上海奉賢區。雖名不見經傳,卻曾有過“打造世界第九大灣區”的超高標準規劃,對標的是紐約長島、東京灣、香港淺水灣等。但是,産業、交通、配套等多方因素疊加,使得“世界級灣區”的目標十多年來始終沒有實現。
海灣鎮沒有停下腳步,一直在尋找振興之路。近年來,海灣鎮開始布局體育休閒小鎮,這是一片旅游産業新的藍海。“因地制宜、準確定位、突出特色、避免同質”,海灣鎮提出了這樣的建設原則。從高舉高打,到“適當超前”規劃,海灣鎮的發展思路之變給人以 啟發。
困局◆◆◆
目光與熱錢投向了灣區
美好願景遭遇骨感現實
2007年12月,奉賢區舉辦了一場高峰論壇,全球的開發商龍頭、全國有名的城市規劃專家一同參加。論壇高調提出一個口號——打造世界第九大灣區!
隨後,滬上媒體展開鋪天蓋地的報道,這句口號屢屢出現在新聞版面上。論壇主辦方甚至在一家報紙的整版打出一句令人心動的廣告:“錯過是過錯。”背景是碧海、藍天與金沙,一個成功男士正愜意地擁抱陽光。
彼時,這一超高規格的規劃看起來頗具可行性。上海作為沿海大都市,始終缺乏海灣度假區。奉賢區海灣鎮位於杭州灣北岸核心位置,擁有十幾公里長的海灘,又有大塊功能多樣的腹地支撐,且氣候宜人,很適合填補這一空缺。相關配套也緊鑼密鼓地落地:海灣大學城帶來了大量人口,周邊的“碧海金沙”營業一年已成上海最火爆的沙灘,還有國家森林公園、高爾夫球場、漁人碼頭……嗅覺靈敏的開發商更是早已將目光與熱錢投向這片灣區。
隨着招商地産、世茂房産兩大開發商接連進駐,人們似乎已經觸摸到了海灣的美好未來:一個比肩紐約長島、東京灣、香港淺水灣的高端國際生活度假區。
然而,現實很骨感,“世界第九大灣區”沒能建立起來。其後幾年間,海灣鎮雖然又推出了諸如海上城市“白玉蘭島”等新規劃,房價也一度上漲到比肩奉賢中心南橋鎮的水平,但市場最終還是回歸了冷靜。缺乏支柱産業難以導入人口、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種種原因疊加,十幾年前那份令人激動的規劃終究沒能落地。交通、生活配套不足,以及前期過高的預期,甚至讓海灣鎮的房價在2011年到2015年間不升反降。此外,常住人口老齡化、周邊地區存在“爛尾樓”等問題都亟待解決。
和其他規劃起點高、後續發展卻不盡如人意的地塊一樣,海灣鎮沒有被列入更高層級規劃的重點發展區域。這就意味着,他們必須找到一條“自救”的路。
所幸,海灣鎮仍然擁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南面瀕海,氣候宜人。一年中80%的時間吹東南季風,海洋新鮮空氣最先從這裡登陸。海灣鎮還有全市最大的16000畝森林綠肺,年降塵量僅為市區的十分之一,負氧離子濃度超過市區5倍,堪稱天然大氧吧。
“世界第九大灣區”這一規劃,本身也建於其上——放眼全上海,最適合打造海灣度假區的地方,還得是海灣鎮。破局之關鍵,也仍要在此挖掘。
自救◆◆◆
旅游度假難以支撐發展
選擇全新細分賽道布局
話又説回來,只靠旅游度假振興海灣鎮,似乎沒那麼容易。外地游客來上海,多數不是衝着自然風光來的。海灣鎮的游客主力仍是上海及周邊地區的居民。不溫不火地發展了這麼些年旅游業,鎮裏也心知肚明:光靠這一條腿,很難支撐起整個鎮的發展。
近年來,海灣鎮開始推進體育休閒小鎮建設,引入大量體育産業、賽事,在體育旅游這個全新的細分賽道上布局。2017年,海灣鎮獲評國家級運動休閒特色小鎮;2019年,被評為上海市體育産業示範基地。
在國內,體育旅游仍是一片藍海。根據攜程發布的《體育旅游報告》,體育旅游路線現階段只佔旅游經濟的5%上下。而在海外,體育旅游市場佔有率則已達20%之多。隨着我國人均GDP不斷增長,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體育旅游市場正進入黃金發展期。國務院此前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更是明確將體育旅游列為全民健身融合發展的三大領域之一。縱觀國外成熟的體育旅游小鎮,它們多數背靠著名風景區——法國的霞慕尼小鎮沐浴在阿爾卑斯山的恩澤下,雪山勝景讓滑雪、登山、跳傘、攀岩、跑步等每一項運動都令人心嚮往之;新西蘭的皇后鎮依山傍湖,地理景觀多變,險峻而又美麗,被公認為是戶外運動“天堂”以及世界頂級度假勝地,每年接待超過200萬名游客。
海灣鎮有什麼?這裡的生態風景資源與體育旅游産業也是天作之合。一條筆直的公路,一側是波光粼粼的大海,另一側的蘆葦蕩上矗立着壯觀的風力發電機群。這樣的海景公路,在上海絕對是稀缺資源,擔得起一句“最美岸線”的誇讚。向北不遠,曲折蜿蜒的“最美公路”隨塘河路兩旁錯落地栽種着水杉、棕櫚。每當日出日落,海邊的天色與雲彩亦是神秘多變,市區居民難得一見。
在鎮黨委書記盛群華看來,發展體育産業,必須最大化利用好“最美岸線”與“最美公路”的優勢,打響海灣鎮特色賽事品牌的名氣,以吸引更多游客。想象一下,如果將馬拉松比賽、自行車賽甚至汽車拉力賽引入這裡,參賽和觀賽的體驗都能獲得質的飛躍。
海灣鎮已連續5年舉辦國際象棋新人王賽,被授予“國象小鎮”稱號;上海國際馬拉松系列賽先後兩次在海灣國家森林公園落地;“海峽杯”等馬術比賽多次在海邊的馬術俱樂部舉行;全國汽車短道拉力錦標賽等精彩賽事也曾落地海灣鎮。根據小鎮未來行動計劃,海灣鎮將繼續積極舉辦馬拉松、自行車賽、馬術、賽車、皮划艇等賽事,着力打造“戶外運動天堂”和“水上運動基地”。
破局◆◆◆
突然爆紅機遇期難持久
做好“適當超前”的規劃
對於找到振興之路的海灣鎮而言,這兩年將至關重要。兩三個月前,正值紅葉季,微博、小紅書、抖音等&&上,海灣森林公園突然爆紅。上海市民驚訝地發現,南上海還藏着這樣一個“神仙景點”。這裡有全上海染彩面積最大的秋季彩林,公園對寵物開放,游客能泛舟賞杉——幾乎每一條都是獨有的特色。某社交媒體上,年輕漂亮的“小姐姐”抱着自家小狗在湖面水杉前的自拍,引來百萬級的關注和點讚。
在往年,紅葉季其實是公園的淡季,而2021年突然就火了,單日游客數創新高,甚至首次觸發了人流上限預警。據工作人員介紹,“公園緊急做了很多措施。就連泛舟賞杉這個項目,也是去年新開通的。”突然走紅,與新冠疫情不無關係。根據園方數據,公園的游客絕大多數是上海市居民。以往離滬旅游方便,這裡反而成了“燈下黑”。畢竟,與名山大川或千年古都相比,公園再美也顯得稍欠競爭力。去年秋冬以來,疫情反復,市民將目光投向了滬郊景區,海灣森林公園憑藉資源優勢,獲得人們的青睞。
但這樣的機遇期,並非恒久。疫情告一段落後,海灣森林公園如何才能不“失寵”?
其實,體育旅游産業的“回頭客”很多。只要留住一批核心客戶,讓他們對這個體育休閒小鎮品牌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能為未來發展打下牢靠的基本盤。但目前看來,海灣鎮要做的還有很多。森林公園爆紅的那一天,因停車場收費模式問題,排隊的車堵到了隨塘河路外幾公里。這折射出的是海灣鎮的共性問題:應對大客流、高端客戶,承接能力還不夠。
不只是停車等基礎設施問題,普適或高端的商業和酒店配套、文創産品和體育裝備引流、小鎮品牌運營與推廣,都要盡快納入考量並付諸實踐。要吸取過於超前規劃的教訓,但也還是要做好“適當超前”的規劃。
目前,海灣已有小木屋度假中心、嘉凱城綜合體等運營穩定的項目。未來海灣鎮還會孕育一流精品酒店集群,積極謀求嘉凱城綜合體轉型升級,引進知名文旅品牌,打造地標性項目;把連隊房打造成特色民宿,改造更新銀星大廈等閒置項目;探索引進體育用品和健身娛樂的旗艦店、體驗店,發展體育“首發經濟”和“首店經濟”;發揮名人效應,邀請知名體育明星擔任海灣鎮形象大使。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海灣鎮描摹的藍圖頓時顯得十分靠譜。而且,鎮裏還不用擔心資源空置、浪費的情況再度出現。海灣鎮剛剛承接了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奉賢園區約10平方公里土地的社會管理事務,同時承接了寧德時代、三一重工等大型企業的萬餘名員工;且隨着臨港新片區産業發展,人口數量還會繼續增長。這批以高素質青年從業人員為主的人口導入後,將為海灣鎮注入新的活力與動能。
如今,在海灣鎮實地走一遭,能感受到新氣象:在每隔一兩個街區就能見到的社區運動場上,總有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在打球、跑步。讓人不禁感慨:當年的“世界第九大灣區”沒能實現,但成為了全民健身時代的引領者、體育旅游市場的開拓者,未必不是一條更好的路。“因地制宜、準確定位、突出特色、避免同質”,鎮領導説這是近年來海灣鎮的建設原則。對於其他沒能實現當年高標準規劃的地方來説,想必這16個字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胡幸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