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信息

建設全球金融中心,上海實力出圈

2022年01月09日 17:35:33 來源: 新華網

    國際金融中心發展論壇舉辦、最新“中國金融中心指數”排名發布、2021“滬上金融家”揭曉......歲末年初,全球金融中心“軟環境”建設動作頻頻。一系列行業盛會,也讓上海“存在感”滿滿,穩居各類“金”榜前列。為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又將如何發力?

    廣闊舞&——這裡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的城市之一

    作為中國金融行業首屈一指的城市,上海擁有門類最齊全的要素市場。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上海金融市場累計成交額1837.38萬億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6.4%。多層次的交易場所、豐富的交易産品和多樣的交易機制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隨着上海金融市場交易帶來巨大機遇,國際一流金融機構競相登&。2021年5月,法國巴黎銀行、美國盈透證券,與陸家嘴管理局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6月,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星展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外資金融機構組團落“滬”。目前,外資金融機構已佔上海金融機構總數的30%左右,中外資金融機構同&競技正在成為現實。

    更多的機構,意味着更大的市場影響力。據橡膠行業業內人士介紹,伴隨“上海膠”的投資者和市場交易量激增,遠在泰國等地的橡膠種植者也都成為上海價格的“重度”使用者之一。

    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市的20號膠期貨累計成交約760萬手,同比增長超70%,交易規模超越新加坡、東京等傳統橡膠定價市場,交易的活躍吸引數十家境內外頭部企業使用這一價格作為貿易定價基準,全球前四大橡膠生産企業均參與其中。

    “下一步希望繼續擴大上海價格的使用規模,並向‘一帶一路’沿線持續推廣,形成人民幣計價、人民幣結算的行業新生態。”泰國一家橡膠生産企業中國區負責人&&。

    價格走出去,規則立起來。除了“上海膠”,“上海價格”矩陣已在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領域打響知名度,越來越多的境外企業嘗試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幣計價。“金融市場是標準産品的交易場所,隨着影響力輸出,市場標準也隨之確立”,專家指出。

    眾星閃耀 ——“他們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9日,新一屆“滬上金融家”得主揭曉,來自證券、期貨、保險、基金等眾多子行業的23位金融人才分獲殊榮。

    從第一屆至今,200餘人獲得“滬上金融家”系列稱號,包含90余名“滬上金融行業創新人物”,80余名“滬上金融行業領軍人物”和40余名“滬上金融家”。他們之中,有浦東開發開放的親歷者、自貿區金融的耕耘者、科創板交易規則的制定者、進博會金融服務的開創者……他們的努力拼接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全圖景。

    在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眼中,“滬上金融家”獲獎者,“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值得一提的是,11年來,“滬上金融家”們將“試驗田”的基因傳至更多地方。如2013年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任職副總經理的胡政,因其在研發國債期貨、股指期權、外匯期貨等重要金融期貨産品的開拓性工作,被評為當年的“滬上金融行業領袖”。如今,胡政出任廣州期貨交易所董事長。

    “服務實體經濟是期貨市場的初心使命,期貨的發展也是不斷滿足實體經濟需要的過程。”胡政&&,與現有期貨交易所相比,廣期所從醞釀設立起就與綠色結下不解之緣,旨在服務綠色低碳發展。

    “‘滬上金融家’是一個群體,這個群體中精神的傳承,體現的正是上海強大的金融基因。”第二屆“滬上金融家”最具人氣獎得主劉珺&&。

    蜚聲世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發力更高能級

    推動設立國際金融資産交易平台,推進人民幣可自由使用和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先試,基本確立綠色金融樞紐地位......以打造“兩中心、兩樞紐、兩高地”為目標,“十四五”期間,上海金融中心建設將發力更高能級。

    不少金融機構已開始行動。“黃金市場的國際化,其深層內涵在於掌握定價權。”上屆“滬上金融家”獲獎者之一、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焦瑾璞&&,堅持“國際化”“市場化”兩大核心發展戰略,上金所將與境外交易所合作開發更多基於“上海金”的創新産品,推動與倫敦金銀市場協會在金錠標準互認、公斤條國際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合作,增強全球定價影響力。

    作為全國碳排放交易平台承載地,上海發力“碳金融”。數據顯示,從2021年7月開市到年底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結束,全國碳市場共成交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履約完成率99.5%。

    2021年10月,《上海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 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施意見》發布,為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提供了“行動清單”。

    業界專家認為,上海在引領綠色金融發展上,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優勢。實際上,截止到2021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全國綠色債券超過90%在上海發行,綠色環保企業股權上市融資超過60%也發生在上海。

    “五大方向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3.0版發展的關鍵”。屠光紹此前曾&&,在“十四五”期間和更長的時間內,制度型開放更有基礎性、更具長遠意義、也更可持續。“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要更多融入全球金融制度和金融治理的進程中,提供更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制度,包括規則、管理、標準等,才能凸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的重要性。”(楊子華) 

    

【糾錯】 [責任編輯: 史依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1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