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內外漫畫家用筆描繪“喜歡上海的理由”

2022年01月06日 09:18:18 來源: 文匯報

 

  “喜歡上海的理由——漫畫藝術大展”正在馬利美術館舉行,489件作品不僅彰顯中國漫畫的代際傳承,也匯集了中外漫畫家眼中生動的上海圖景。

  夏日的弄堂裏,陽&上撐出的竹竿上挂滿各色衣服,下方,行人穿梭而過……住在徐匯衡復街區的37歲法國插畫家露西·古雅德的一幅《老弄堂》,將上海市井生活中的煙火氣描繪得淋漓盡致。由市美協與市動漫協會主辦的“喜歡上海的理由——漫畫藝術大展”日前正在馬利美術館舉行。

  作為國內首次以漫畫為主題的專業、高端美術群展,展覽首次亮出多位漫畫名家的代表作,489件作品不僅彰顯中國漫畫的代際傳承,也匯集了中外漫畫家眼中生動的上海圖景。

  萬籟鳴的畢加索風格人體畫首次公開亮相

  據上海美術家協會漫畫動漫藝委會副主任趙為群介紹,展覽通過傳統漫畫、動畫、動漫、繪本、插畫、連環畫等藝術形式,將有史以來中國漫畫名家難得一見的力作進行集中展出,呈現出“大漫畫”的多元融合,既傳承、傳播了海派漫畫文化,又彰顯上海是中國現代漫畫發源地。

  展覽設置的“海上經典”板塊展出了多位漫畫前輩的經典作品。例如豐子愷的《勤儉治家》、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校舍全景》、特偉的《不平則鳴》《御前會議》等。除此之外,還有華君武、萬籟鳴、丁悚、張光宇、葉淺予、張文元、蔡振華、丁聰、阿達等多位漫畫界舉足輕重的大師們的作品。其中萬籟鳴的畢加索風格人體畫是首次公開和觀眾見面。

  老藝術家的作品中也展現了不少和海派文化相關的元素。例如由張光宇所創作的,於1930年2月刊登在《上海漫畫》封面上的作品《哦,甜蜜的上海》,畫面上,一支和諧的三人樂隊在演奏爵士樂。

  多元而開放,海外漫畫家眼中的上海

  英國畫家斯蒂芬·曼博森創作的《夢中上海》、哈薩克斯坦畫家艾達別克描繪的《上海,耶!》、印度畫家喬普拉繪製的《這是最新旅游目的地!》……來自歐洲、美洲和亞洲35個國家與地區的近百位藝術家為展覽發來作品,海外漫畫家目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巨大變化和上海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方面的進步,用畫筆記錄着對於上海“昨天”“今天”“明天”的熱切感受。

  在上海工作四年的新加坡人洪雅幼以一個簡單到只有圓形、三角形的“火柴人”為主角,將捕捉到的上海生活中的一個個溫馨場景付諸筆端。“上海這麼大的城市,垃圾分類開展得這麼好。”洪雅幼以此為靈感繪製了《快樂是垃圾分類》。

  “上海是一個多元而開放的城市”,在中國旅居15年的加拿大畫家孫明德操着流利的漢語,向記者介紹他在上海的所見所聞——偶然走在路邊看到幾個上海爺叔悠閒地下棋;十字路口熙熙攘攘的人群;晚上11點肯德基門口賣氣球的人載着還沒賣完的氣球回家……這些充滿細節的畫面匯聚成了《上海街景》的鮮活組圖。

  從細微處入手,當代視角勾勒上海城市精神

  從“彈格路”到“老虎窗”,從外灘復古的建築群到浦東高聳的大樓,從擁擠的石庫門弄堂到寬敞的馬路……上海漫畫家謝振強的《我愛亭子間,我愛老虎窗》。以記憶中外婆家的房子為創作靈感,男孩在閣樓上老虎窗口拉小提琴的畫面,致敬了老電影《烏鴉與麻雀》中的趙丹,也是對城市歷史深處的一次回眸。而畫家趙為群的作品《瞧,現在小輩們是長得又高又大啊!》,描繪出浦東“年輕”的高樓“小輩”們隔黃浦江向外灘歷史建築彎腰致敬,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趙為群用他的漫畫畫面“以一種親民的方式來講述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蓬勃發展”。

  可喜的是,展覽吸引多位長三角漫畫家加入,他們各自從細微的角度切入,勾勒出上海這座城市的精氣神。江蘇漫畫家朱晉創作的《牛氣沖天助騰飛》表達對於上海股市的祝福,浙江漫畫家郭冶的《上海的高度》選擇以姚明的肖像進行創作,安徽漫畫家王瑞生上世紀70年代剛參與工作的時候,非常渴望擁有一輛上海産的永久自行車,這成為他創作《上海、永久的回憶》的靈感來源。(記者 汪荔誠)

【糾錯】 [責任編輯: 羅沛鵬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410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