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層公共服務:把服務“送出去”、把反饋“拿回來”
“我們這裡的公共文化服務,既要把服務送出去,又要想辦法把居民群眾的反饋和建議拿回來。這才是精準服務。”記者近期到滬郊嘉定菊園新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採訪,副主任顧吳逸的這番話,讓人印象深刻。上海正在深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把服務‘送出去’、把反饋‘拿回來’”的理念,在公共文化、辦事、營商環境等各個服務領域都體現了出來,讓供需更為精準地匹配。

“菊園有戲”文化菜單。(受訪者供圖)
“菊園有戲”,是菊園新區公共文化服務上知名度頗高的“品牌”。菊園的居民愛聽戲,也能聽到自己愛聽的好戲。這裡匯聚各方資源,建立了“菊園有戲公共文化資源庫”,打造“中央文化廚房”,以“菜單式”選送的方式,每年按時把戲曲等公共文化節目“送出去”,送到村(社區)、學校、商圈等基層服務點。

基層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受訪者供圖)
但菊園新區更重要的是有一個“雙單”模式:除了選送“菜單”,還有一張“反饋清單”,完善了反饋機制。顧吳逸説,這樣就加強了對資源配送效果的監督評估,“一個活動、一個反饋”,以實現文化資源與群眾文化需求的有效對接。“雙單”模式的建立,打破了單向輸送、被動承接的傳統模式,提升了居民的參與度,“打開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一網統管”,是上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頭戲”。在不斷優化服務的過程中,人民群眾的“金點子”正在化作城市治理的“金鑰匙”。上海市金山區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開通了群眾參與的通道,發放調查問卷,廣泛徵求民意,發動群眾參與城市治理,把群眾的反饋“拿回來”。
群眾需求的“金點子”,使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有了“有效的方向”,提升了數據賦能城市治理的水平。上海金山已對道路積水、亂停車、亂設攤等11類事件與行為實現了智能分析,可以實時推送預警信息。
優化營商環境永遠處於“進行時”。上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正在開展“局長走流程”活動,在“走流程”中把服務送出去,同時在“走流程”中把社會和企業的反饋“拿回來”。
上海金山區人社局局長陸引娟説,申辦材料的精簡度夠不夠、辦理過程的通暢度高不高、窗口服務的便民度好不好,“這些問題只有在實際流程的運作中才能得到實在的反饋,發現堵點難點,提出對策方案”。通過“走流程、聽反饋”,上海金山人社部門已“立行立改”了近30個問題。(記者李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