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省份完成計生條例修改,兒童藍皮書: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
8月份以來,上海、北京、浙江等2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相繼完成省級人口計生條例修改,延長産假、增設育兒假等措施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在微博、知乎、B站、抖音等網絡平台,廣大網友呼籲:除了完善假期等措施,未來城市建設發展還應為兒童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
今天,中國兒童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兒童藍皮書: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21)》指出,今年正值“十四五”開局起步,堅持兒童優先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完善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加強兒童保護法規建設、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將是今後一段時期中國兒童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藍皮書指出,在國家宏觀政策體系中,要優先考慮兒童發展議題,進一步完善兒童福利體系建設。相關研究表明,加快建立面向全體兒童的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和保護制度,是維持人口均衡增長、有效應對老齡化的關鍵。
藍皮書稱,應將兒童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社會發展各領域的政策制定、規劃編制和工作部署中,增加兒童優先的衡量指標和具體措施。推動建立兒童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充分發揮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進一步拓展困境兒童分類和保障範圍,逐步建立健康營養、安全保障、托幼一體化照護服務等綜合兒童福利服務保障體系。此外,應加快優化兒童福利保障資金配置結構、培育基層和專業人才隊伍。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藍皮書就此指出,未來具有中國特色的兒童友好城市應該具備三個特點:一是構建兒童友好的政策體系,二是推動兒童友好宣傳倡導,三是推進兒童友好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具體説來,就是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融入民生保障、基層治理現代化、城市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部署,推動相關部門在完善法律、制定政策、編制規劃和部署工作各環節落實兒童友好目標。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專項經費納入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年度預算。引導培育兒童類社會組織、專業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隊伍,發展面向兒童的公益慈善事業。
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離不開社會觀念的轉變。應全面加強兒童友好理念的宣傳力度,鼓勵創作符合兒童特點的優秀文化産品,組織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活動。同時,積極引導兒童和家庭參與公共議事,形成促進兒童參與的長效機制。還應推進城市公共空間適兒化改造,改善兒童出行安全體驗。兒童的健康成長也離不開家庭的培育,相關部門要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為家長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