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宮格看上海,你為哪款增了色彩?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不平凡的2021年進入尾聲,這一年的上海,傳承紅色基因,建設人民城市;“五個中心”進階,低碳轉型加速;科創活力迸發,開放行穩致遠;“一江一河”提質,“老小舊遠”煥顏……
在十一屆上海市委十二次全會即將召開之際,這個九宮格,致敬上海這座光榮的城市,也致敬每一個奮鬥的你。“在上海,人人都有機會出彩”——快來看一看,你為哪款增了色彩?
1、紅色基因

興業路上,中共一大會址以風華正茂的全新亮相彰顯着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歷久彌堅。充滿精氣神的“一大紅”,見證會址所在的街區是如何滄海桑田,從外國人的“國中國”變成人民城市的“新天地”。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作為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上海這座光榮之城,遍佈紅色印記。他們仿佛跳動的心臟,將火熱的血液泵至發展的各個經絡。紅色是上海最鮮亮的底色,人民是上海最堅實的根基。
2、活力橙現

從游人如織的武康大樓、剛剛完成保護性修繕的四川北路“今潮8弄”百年石庫門建築,到美輪美奐的浦東美術館、即將開園的世博文化公園;從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熱演,到雲集海內外珍寶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用一種顏色來形容上海的氣韻,那就是“活力橙”。
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有溫度——行走上海,人們總能在城市大街小巷中感受文化底蘊、歷史印跡、發展氣象,感悟這座社會主義國際大都市的“精氣神”。
許多人喜歡稱上海為“大上海”,其“大”不在於面積和規模,而在於胸襟和格局。上海之大,既有硬實力支撐,又有軟實力點睛。人人都是軟實力,人人展示軟實力。
3、金彩無限

在實現“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目標之後,上海沒有片刻止步。最新一期新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顯示,上海再度蟬聯國際金融中心排名第三位,在新起點上迎來了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
服務於構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連續兩年世界排名穩居第三名,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瞄準全球貿易樞紐。建設“五個中心”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上海“金”彩無限。
4、綠意盎然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從這裡起步,規模最大、全球矚目,這個被人冠以“上海碳”之名的價格,就像是卷軸的繩穗,一經解開,一幅綠色低碳發展的畫卷從黃浦江畔徐徐展開……
被穿城而過的綠水浸潤,被郊野連片的森林湖泊圍抱,被轉角遇見的口袋公園驚艷,在上海,綠色是看得見的。做好環境容量的“加法”,做好污染排放的“減法”,釋放生態優勢的“乘法”,防範環境風險的“除法”,在上海,綠色不止是被看見。
5、四季常青

雖然已是寒冬,上海西郊的“四葉草”依然四季常青。連續四年,作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場所,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已成為全球聚焦的中國開放地標,彰顯出上海持續擴大開放的決心。
疫情挑戰下,第四屆進博會成功、精彩、富有成效。共有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29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面積達到36.6萬平方米,再創歷史新高。展示新産品、新技術、新服務422項,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金額707.2億美元。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加快打造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全面對接RCEP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上海正在推動更深層次、更大力度的壓力測試,努力從要素型開放邁向制度型開放。
6、天藍水清

波光粼粼、芳草萋萋、天藍水清。從空中俯瞰,陸續貫通的黃浦江45公里岸線和蘇州河42公里岸線,宛若一串城市“項鏈 ”,在上海這座國際大都會中熠熠生輝。
“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上海正在建設更多的公共空間,提供更優的公共服務。根據《上海市“一江一河”發展“十四五”規劃》,黃浦江沿岸將被打造成為彰顯上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黃金水岸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會客廳,蘇州河沿岸將被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宜樂的現代生活示範水岸,實現從“工業銹帶”向“生活秀帶”“發展繡帶”的轉變。
7、紫氣東來

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助科研人員勇闖“無人區”,全球首個節律紊亂疾病克隆猴模型等一批重大原創科技成果造福國計民生,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産業不斷突破“卡脖子”難題……
“十四五”期間,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引領,上海還將進一步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強化原始創新、提升策源能力,推動創新從0到1的關鍵突破。通過“揭榜挂帥”“賽馬”等方式,推動産出更多世界級原創成果。
8、銀發無憂

“留住了舊時光,還要迎接新生活。” 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上海普陀區曹楊新村,經歷了成套改造、電梯加裝等城市更新術後,整體面貌煥然一新。今年11月,居民紛紛回搬“新房”。
改造並不僅限於住房。曹楊新村街道老齡化程度達到43.94%,在上海市“名列前茅”,打造老年人的宜居社區,也是人民城市建設的應有之義。
曹楊新村是一個縮影。上海近年來持續投入民生大手筆,緊緊盯住“老、小、舊、遠”等難題,優先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讓人民城市的底色更暖心。
9、大白守護

“看到‘大白’不要慌,他們在,我們才安全”——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和主要口岸城市,今年以來上海多次打響“疫情遭遇戰”,但迄今為止沒有對社會生活産生大的影響,靠的就是“以快制快、事不過夜”的響應速度與“多一個不要、少一個不行”的防疫精度。
“上海的防疫工作一直是‘陶瓷店裏抓老鼠’,我們希望既抓住老鼠,又不要打破瓷器”。面對狡猾多變的新冠病毒,上海並沒有“金鐘罩”。建立在專業和科學之上的疫情應對標準化流程,是守護這座城市的真正屏障。
策劃:姜微
監製:肖春飛、楊金志
統籌:何欣榮、賈遠琨、潘旭、劉穎
記者:郭敬丹、孫麗萍、桑彤、王默玲、周蕊、鄭鈞天、董雪、吳振東、龔雯
海報設計:程思琪、杜梁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