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福利會英文歷史檔案選編在上海首發
新華社上海11月27日電(記者許曉青)《永遠和黨在一起——中國福利會英文歷史檔案選編》25日在上海首發。
共計203卷、17000多頁的中國福利會英文歷史檔案(簡稱“203檔案”)於2021年初正式向社會開放。在此基礎上,上海宋慶齡研究會、中國福利會、上海市檔案館聯合選取首批108件檔案,主要是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檔案,邀請專家學者團隊集中翻譯,編纂成中文版的《永遠和黨在一起——中國福利會英文歷史檔案選編》,共43.1萬字,由中國中福會出版社出版。

檔案選編包括“延安國際友人報告”等。 受訪者供圖
來自復旦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等參與“203檔案”整理和翻譯的專家介紹,現存於上海市檔案館的中國福利會英文歷史檔案,形成於1938年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其中包括宋慶齡與其創建的保衛中國同盟(後更名中國福利基金會)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對延安、陜甘寧邊區以及晉察冀邊區等提供大量醫療救援、物資補給及兒童福利支持的歷史檔案記錄,此外還有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福利會初期的運作情況等。
《永遠和黨在一起——中國福利會英文歷史檔案選編》分六大部分,包括“延安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報告”“延安託兒所報告”“延安工業合作社報告”“延安國際友人報告”“延安代表馬海德往來報告”“綜合報告”。
“綜合報告”中的一些內容顯示,當時中國共産黨的革命根據地缺醫少藥,革命艱苦卓絕,通過宋慶齡親自斡旋發往延安等地的醫療物資以“噸”計算。其中一份募捐物資接收和分發清單記錄了18噸445種藥品及醫療器械的名稱和數量,其最主要的物資籌措和捐贈方為保衛中國同盟,此外還有國際援華團體、部分國家的紅十字會等。

“203檔案”的部分檔案袋。 受訪者供圖
上海宋慶齡研究會會長薛潮説,檔案選編的出版是“203檔案”向社會開放後的第一批研究成果之一。他認為,推動“203檔案”的整體利用,可以幫助專家學者和社會人士進一步加深對中國革命歷程的認知;檔案選編中記錄的那些歷史上支持和援助中國共産黨事業發展的國際友人和團體,與中國人民命運與共,也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