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教學、作業輔導“三大助手”進學校
上課前,老師借助“備課助手”便捷地選用、個性化地調整備課模板資源;課堂上,通過“教學助手”讓每個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作業輔導助手”還能支持分層作業的分組推送……記者昨天從上海市教委了解到,本市將建設市級統一數字教學服務平台,研發備課、教學與作業輔導“三大助手”,推進基礎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實現更高層次優質均衡。
平涼路第三小學一堂有關“分數的大小比較”的四年級數學課上,老師通過“教學助手”,讓每個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通過錄音,聽到各組小夥伴的討論結果,通過投票選出最佳答案。隨堂練習中,孩子們用平板電腦答題,答案投射到大屏幕上,老師即時看到正確率,針對集中的錯題進行分析。學生還可以選擇“我要挑戰”“我再試試”或“我要求助”不同功能,獲得新的練習題,讓老師更清楚地了解不同學生的反饋情況。
記者發現,與傳統課堂相比,這樣的數學課堂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倪梓涵同學説:“今天的課堂更好玩,參與度很高,特別是‘我要挑戰’板塊,在平板電腦上答題,可以看到對錯,更有挑戰性。”
平涼路第三小學是上海市數字教材應用試驗學校,也是楊浦區創智雲課堂項目試點校。校長鄭小燕説,小學四年級數學學科開展“備課助手”“教學助手”“作業輔導助手”一體化數字化應用場景的實踐探索,從未來學生成長的視角,及時、持續、精準地記錄學生學習過程的相關表現,形成學習軌跡,成為精準的個性學習畫像,為助力每個孩子生動而適切的成長提供依據。
數學老師張智瑋已有6年教齡,前期也參與了共同研發。“有了‘備課助手’,可以借助教研員端為教師提供依據學科課程標準細化的目標,智能化推送適應不同學情的備課模板資源,並同步到‘教學助手’,自己還可進行個性化調整,提升了教學設計時效性,拓展了教師教學創新的空間,引導老師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研究學情和教材中,提升內涵品質。”
記者獲悉,上海採取先點上試驗、後逐步帶動面上推開的方式進行試驗,目前已選擇小學四年級數學學科作為試驗學科,選擇寶山、楊浦兩區以及徐匯區部分學校作為試驗範圍先行啟動試驗工作,擬在試驗基礎上逐步優化完善教學平台,總結平台應用的思路、方法、策略,並適時在全市範圍內逐步推廣。(記者 許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