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徐匯:15分鐘居民辦事不出“圈”

2021年11月14日 10:00:02 來源: 新民晚報

    日前,住在徐匯區漕河涇街道夢蝶苑小區居民馬蔣榮,發現小區大門旁綠地的醒目處新豎了一塊漂亮的標牌。走近一看,原來是“夢蝶苑小區15分鐘生活圈示意圖”。圖中心是“夢蝶苑小區”,周邊用紅字標出了第八人民醫院、九〇五醫院、漕河涇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等17處與居民生活學習健身就醫出行息息相關的地方。

    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里”就在社區,徐匯區堅持以民為本,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和“一站式”服務綜合體,目前已實現13個街鎮“鄰里匯”和306個居民區“鄰里小匯”全覆蓋。

    徐家匯樂山地區

    粉嫩嫩的粉黛亂子草、彩色步道、樂享驛站的透明玻璃房……作為樂山地區“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重要部分,樂山口袋公園融合了閱讀空間、兒童游樂、戶外健身、社區舞&等功能,形成一個場地更開放、人群更友好、資源更共享的公共活動空間,滿足居民對室外公共空間的多元需求。公園中還有一間顯眼的玻璃屋——摯愛·樂享驛站,據介紹,這間驛站將成為社區志願服務“七彩志願大篷車”的主要陣地,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等區域單位以每週輪值的方式為居民提供免費理髮、磨刀、量血壓、修理鐘錶等服務。樂山居民還自發組建了樂山新時代“游樂員”志願服務隊,每日巡園,倡導文明游園,守護美麗環境。

    康健街道長虹坊片區

    優化社區體育公園建設,引入多項智能化健身設施,加強培育孵化群眾體育團隊,開發多功能“康健體育生活圈”小程序。以社區體育公園為“大心臟”,中環綠廊桂江路櫻花大道為“主動脈”,遍佈小區的健身苑點、步道、球場為“毛細血管”,不斷織密社區公共體育設施脈動網絡。

    凌雲街道417片區

    推動景觀生態升級,堅持水岸聯動,實施梅隴港水環境生態治理及沿岸步道建設,明年有望實現兩岸全線貫通。深化“生態家·綠主婦”品牌建設,通過公共墻面美化、景觀小品建設以及綠化提升等,推動形成“更安全、更乾淨、更有序”的美麗街區形態。

    虹梅街道全州路片區

    打造休閒舒適綠色街區,以生活游憩為出發點,實現上澳塘東岸步道全線貫通,構建片區生態綠色中心,增設照明、休憩等公共服務設施,營造宜業宜游的街區氛圍,提升空間品質。計劃新增文化中心社區食堂、建設市民中心,配合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

    田林街道三街坊片區

    以環境提升促服務升級,發揮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花開蒲匯塘”主題展覽的示範溢出效應,綜合社區生活、社區食堂、社區購物、社區環境等因素,進一步科學設計、合理布局、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社區整體品質。原來的花卉大市場,如今“煥新”為8600平方米的多功能城市公共空間,有花房驛站、夢空間、共建花園、大地藝術田、小竹林、跨界花園、“在海上”大沙發……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徐匯展區,以“花開蒲匯塘”為主題,打造了濱水景觀與公共空間融合的社區生活新場景,呈現出“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宜養”的美好社區生活場景,展示了“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實踐案例。

    長橋街道匯成片區

    推動為老服務圈建設,推進匯成片區自管會隊伍建設,以“清和星期二”文明實踐服務為平台,打造形態、生態、業態、文態俱佳的美好片區。同時與愛心企業、優質商家等區域單位聯手設立“清和敬老聯盟”,發揮各自資源優勢,打造15分鐘敬老服務圈,免費為老人理髮、義診、提供長護險、法律等諮詢服務,構建一個溫馨、便捷、和諧的養老環境。

    15分鐘能幹什麼?大到社保、醫療、文化、體育,小到買菜、吃飯、美容等各類生活所需,徐匯區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圈”出了市民幸福生活的答案,基層治理能級得到整體提升。(記者 袁瑋)

【糾錯】 [責任編輯: 史依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309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