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城市空間藝術季辦在四平社區“大地上”

2021年10月04日 09:09:13 來源: 文匯報

赤峰路上,藝術家通過白描手法手繪的“同舟共濟墻”頗見創意。 記者 葉辰亮攝

  在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教授周洪濤的印象中,上海的煙火氣曾是家家窗外晾曬的“萬國旗”,這一印象成為他今年為楊浦區四平路街道參展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設計靈感來源。近日,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四平社區展開幕,記者發現,四平路街道將“晾曬概念”嵌入展覽各環節,藝術品帶着功能進入社區,與居民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小而美、老而美”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

  沿着撫順路望去,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四平社區的展旗一路排開、五彩繽紛。近前一看,才發現材質並非傳統的紙板,而是柔軟的毛巾。

  “正像居民柔軟的生活。”周洪濤介紹,在撫順路睦鄰中心30平方米的主展廳裏,設計師與居民共同探索的項目也被印在寬大的毛巾上,挂在不同尺寸的晾衣架上展示。這些毛巾海報經過兩個月的測試,在太陽底下和颱風天均能保持原有顏色。藝術季結束後,這些毛巾展品將分發給老百姓,“他們可以繼續使用,用完説不定會挂出來晾曬,城市空間藝術季的展覽將會在各家各戶的窗&延續”。

  以撫順睦鄰中心為原點出發,每一條小馬路都是一條從生活走向創新創業的路線。此次四平社區展主題為“走走坐坐”,設計形成了一條“15分鐘社區生活圈”游覽線路。撫順路口袋花園,拆掉了原來不實用的不銹鋼藝術裝置,考慮到附近幼兒園多、小朋友多,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青蛙王子滑梯,可同時容納三五個小朋友一起玩耍。“青蛙王子”從大地浮出,露出超大的眼睛環顧四週,另一側同為滑梯的熊貓寶寶也從地面探出頭,似乎它們龐大的身體還掩藏在地下。“小朋友們想象力豐富,很容易就領會到:似乎還有很多小動物要從大地出來跟他們一起玩耍。”周洪濤説。

  鞍山路撫順路口的口袋花園,調整綠化布局,將沿街空間開放給社區居民。值得一提的是,腳下圖案是街角的一顆種子慢慢生長,開出了錘子、鋸子等各種“工具花”,體現了四平街道工人新村的特色。這一圖案由附近一家五金店店主繪製。

  沿路溜達,各種五花八門的藝術裝置都是身懷絕技的城市傢具。四平路1028弄弄堂口的藍色熱氣球椅,適合休憩躲雨;“SIPING”字母座椅,平視是起伏的樓宇模型,俯瞰是“四平”的拼音縮寫,最近又被發掘了新功能——路過的愛美人士會藉&座椅的鏡面效果整理儀表;赤峰路密雲路口的標尺雕塑刻有帶各種單位的標尺,方便路人量身高。

  “社區的亮度是藝術,溫度是人對社區的感情。”四平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沈英介紹,這些兼具藝術感與功能的城市傢具是走出來、想出來和頭腦風暴出來的。此前,街道與設計師走遍社區角角落落,尋找缺失的公共服務。

  “植入社區的藝術要形成功能服務老百姓。”周洪濤説,藝術展要辦在社區的大地上,作品要變成座椅等實用的物品,這樣才能在社區一直展陳下去。(記者 劉力源)

【糾錯】 [責任編輯: 文星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2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