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特朗普主義”與美國的變革之痛
2016-10-27 07:21:02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10月19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左)和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裏·克林頓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候選人第三場也是最後一場電視辯論。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攝

  【核心提示】

  “特朗普主義”的得勢,折射出美國的變革之痛,即人心思變卻變革無門。美國的政黨政治出現了空前的“極化”現象,左的太左、右的太右,難以相互妥協,難以形成政策共識。無休止的黨派紛爭“劫持”了國家的長遠利益,“不妥協”的少數議員肆意違背大多數民眾的意願,政府難以作出“好的決策”並予以實施。

  美國國會的口水仗不少,但議案産出率卻是1947年以來最低的,普通民眾對國會的信任率一度降到7%。

  憤怒情緒驅使民眾向特朗普靠近,並通過選擇特朗普來發泄心中怒火。

  近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葛底斯堡發表演説,詳細闡述其一旦當選將在上任百日內實施的新政,包括廢除奧巴馬醫療改革法案、放寬能源項目限制、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等。賓州歷來是美國總統大選中的重要“搖擺州”,而葛底斯堡則因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在此地發表歷史性演説而聞名。特朗普説,他之所以專門選在此地宣布施政承諾,就是希望像林肯那樣挑戰美國政治中的“建制派”,為國家帶來必要的“變革”。

  “特朗普主義”的得勢,折射出美國的變革之痛,即人心思變卻變革無門。

  “變革”也曾是幫助民主黨人奧巴馬贏得總統大選的響亮旗號。過去八年來,奧巴馬政府力推包括通過新醫保法案、放寬針對非法移民的政策等在內的多項改革,但收效甚微。如果按照特朗普的施政方向,所有這些變革將面臨180度的“大反轉”,奧巴馬政府的數百個總統行政命令將在一夜之間成為廢紙。即便特朗普最終敗選,其背後的美國社會民意也難以忽視,“特朗普主義”依然會對美國國內政治發揮重要影響。顯而易見,針對國家未來發展之道,美國國內的有限共識正不斷消解,社會裂痕和對立也在顯著擴大。

  特朗普已經被美國精英普遍視為一種“異類”,甚至被民主黨人認為是“最黑暗力量”的代表,他也不可避免地使共和黨陷入分裂。2016年3月初,紐約前市長、傳媒大亨邁克爾·布隆伯格宣布退出總統競選,他在公開信中強烈批評特朗普,“特朗普在選舉中利用人們的偏見與恐懼,給美國社會造成的分裂與破壞是我所未曾見過的”。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哈裏·裏德認為,共和黨一直認為奧巴馬是一位“不合法的”總統,為了給奧巴馬政府“攪局”,共和黨通過7年的時間召喚出了一些美國“最黑暗的力量”,造就了當前的“特朗普現象”。資深共和黨人士羅伯特·佐利克也稱,特朗普是共和黨“人為制造的怪物”,足以毀掉共和黨,“一旦(特朗普)當選總統,他會濫用職權並將美國帶入更為缺乏安全的境地,並且損害我們在世界中的地位”。

  實際上,特朗普之所以“異軍突起”,主要是因為美國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的矛盾日趨深化。支援特朗普的選民大多數持“反建制”、反精英思想,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現狀極為不滿,一種深深的憤怒情緒驅使他們向特朗普靠近,並通過選擇特朗普來發泄心中怒火。

  首先,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長期低迷,失業率高企不下,導致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美國1%的人口目前掌握著近40%的全體國民財富,中等收入群體僅能勉強維持生活水準,而低收入群體則因次貸泡沫崩潰背負巨額債務。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底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的中産階級正在“萎縮”,高收入和低收入美國家庭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中等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成為美國的少數家庭。據調查,最憤怒和最悲觀的美國人恰恰是年收入在5萬~7.49萬美元之間的家庭。他們認為,自己的下一代要比自己的生活還要差勁,“美國夢,或者説他們眼中的美國夢已經死亡”。

  其次,在奧巴馬當政期間,美國的政黨政治出現了空前的“極化”現象,這為特朗普提出和推銷自己的極端性政策主張提供了土壤。簡言之,“極化”就是左的太左、右的太右,難以相互妥協,難以達成政策共識。自2009年上臺執政以來,奧巴馬政府推進國內變革可謂舉步維艱,共和黨方面對奧巴馬的任何一項改革議程幾乎都給予強烈反對,不僅移民、稅收等方面的改革難以展開,醫保方面的改革成果也面臨被推翻的危險。無休止的黨派紛爭“劫持”了國家的長遠利益,“不妥協”的少數議員肆意違背大多數民眾的意願,府會之間的平衡受到嚴重破壞,使政府難以做出“好的決策”並予以實施。面對美國兩黨議員的“惡鬥”,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評論稱,美國國會的口水仗不少,但議案産出率卻是1947年以來最低的,普通民眾對國會的信任率一度降到7%。

  再次,種族衝突、非法移民等問題造成美國社會關係中的緊張感上升,這使得特朗普的很多政策主張對選民具有較大吸引力。近年不斷發生的黑人遭白人警察槍殺事件表明,種族歧視是難以愈合的美國傷疤,種族矛盾的惡化是“特朗普現象”産生的一大根源。此外,在敘利亞難民危機和歐洲恐怖主義威脅嚴峻的背景下,奧巴馬政府放寬針對非法移民的政策引起更大爭議,普通民眾對自己的安全狀況感到焦慮,尤其是很多人認為奧巴馬政府過于軟弱,無力應對“伊斯蘭國”等新的恐怖主義勢力。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所提出的“把‘伊斯蘭國’徹底炸飛”“對恐怖分子採取更殘忍的刑罰”等主張有了市場。

  距離11月8日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的日子已然很近,雖然目前大多數民調顯示希拉裏·克林頓勝選的概率較大,但特朗普帶來的這股政治旋風仍舊強勁。特朗普既非出身名門望族也毫無從政經歷,他的崛起造就了2016年美國大選的“反常態”,這既是美國黨派政治畸形發展、政治“功能不調”的産物,也是美國經濟、社會、族群等矛盾深化的反映。“特朗普主義”的確是美國變革之痛的生動折射。

(作者:趙明昊 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

+1
【糾錯】 責任編輯: 謝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雨後西湖晴歸來
雨後西湖晴歸來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52129339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