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追問“8·15”——日本社會反思戰爭的聲音
2014-08-14 11:10:3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東京8月14日電(記者馮武勇 劉秀玲)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軍國主義罪惡的侵略鐵蹄終于止步于這一天。

  在日本迎來戰敗69周年之際,在以安倍政權為首的歷史修正主義勢力妄圖將時鐘倒撥的逆流中,重新思索“8·15”的歷史寓意,與遺忘和謊言對抗,正成為日本社會亟須面對的現實課題。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最新一期《世界》雜志刊文指出,當今日本社會中經歷過戰爭的人越來越少,不知道戰爭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出現了集體自衛權這樣的問題,更是有必要回顧歷史,以史為鑒。

   “8·15”,一個日本老兵眼中的恥辱與新生

  “每年的‘8·15’對您意味著什麼?”

  聽聞記者的提問,89歲的日本老兵衝松信夫説,這個問題一言難盡。

  衝松邊思索邊緩緩開口:“對于許多日本人,‘8·15’有雙重意義,一是恥辱日,因為日本戰敗了;但也可以説是日本從軍國主義轉為民主主義的新生日。”

  對衝松本人來説,1945年的8月15日,卻是不折不扣的新生日,他的另一個“生日”。69年前的盛夏,作為日本陸軍第六航空軍特攻部隊“振武隊”一員,受訓3個月的衝松正準備飛赴衝繩實施自殺性攻擊。8月15日,他和4名同伴接到出擊命令,但因為轉飛的機場遭空襲,他們未能按時出發。就在當天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無條件投降。“啊,得救了!”衝松説,他當時在心裏慶幸不已,但又不敢在臉上流露出來。

  衝松的哥哥則沒有這麼幸運。在廣島搞運輸的哥哥同年8月6日死于原子彈爆炸,屍骨無存。“我母親説,哥哥是代替我死的,”衝松一臉哀痛,“如果沒有廣島的原子彈(就不會有投降),我肯定會死。”

  戰後,衝松深刻領會到“8·15”是日本的新生日。1961年,前日本陸軍中將遠藤三郎創立“日中友好舊軍人會”,提出反省戰爭,剷除戰爭根源,促進日中友好。衝松受其感召入會。後來,該組織改名為“日中友好8·15之會”,現有數百名成員,但經歷過那場戰爭的老兵目前只剩寥寥十余名。該團體的核心理念是“軍備亡國,反戰和平”,“正視過去是歷史認識的原點”。衝松現在是作為負責人的代表幹事,雖然已經年近九旬,他仍不懈地參加各種演講和講座,把慘痛的戰爭記憶和反省精神傳遞給更多的日本人。

  在衝松他們看來,安倍政權無論是參拜靖國神社,還是解禁集體自衛權等軍備舉措,都是逆潮流而動。安倍內閣的危險暴走,原因之一正在于國民的漠不關心和無所謂心態。

  “8·15”,戰爭記憶的傳承與遺忘

  “69年前的8月15日是個大晴天。”“日中友好8·15之會”常任幹事熊谷憲治對記者回憶道。熊谷出生在吉林通化,日本戰敗時,他年僅5歲。結合懵懂的記憶和母親後來的講述,他向記者還原了在異國他鄉迎來的那一天。

  “印象中,那天母親慌慌張張地告訴我,出門看到了從來沒有見過的光景,周圍的中國農戶家家挂出了中國旗幟。啊,大家如夢初醒,這是別人的國家,別人的土地。我們日本人一直佔領著別人的土地。”

  熊谷一家後來逃往朝鮮半島,1947年才輾轉回到日本。熊谷告訴記者,毫無疑問,“8·15”之前的日本是錯誤的,“8·15”後日本才獲得新生。

  1962年出生的秋山博史是日本典型的戰後一代,他的“8·15”印象與爺爺有關。秋山的爺爺曾在中國作戰,戰後始終不願意向家人提起往事。但秋山清晰地記得,有一年的8月15日,當電視出現“戰歿者追悼儀式”直播畫面時,爺爺一個箭步上去關掉了電視。

  “我想這是一種厭惡情緒,爺爺不願意因此勾起那場戰爭的記憶。這也是戰爭給人帶來的永久創傷吧。”秋山這樣揣摩爺爺的心理。

  但日本更年輕的一代似乎對那場侵略戰爭及教訓完成了“脫敏”。今年8月6日,在廣島紀念原子彈轟炸69周年的儀式會場附近,記者遇到的19歲大學生大森表示,在歷史認識問題上,各國有不同立場,“我對此持中立態度”。另一名大學生佐藤竟則對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表示支援,在他看來,“通過行使集體自衛權,日本可以去幫助那些無法自救的第三國”。

  針對年輕一代的歷史認知傾向,長期研究歷史教科書的琉球大學名譽教授高嶋伸欣指出,日本戰敗後,美國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對天皇裕仁的戰爭責任不予追究,以致日本在戰爭問題上成為“無責任社會”。現在日本的教育中,對當年發動戰爭的機制基本沒有觸及。

  日本兒童文學和歌詞作家大門高子出生後10天就遭遇了東京空襲,也算是戰爭的親歷者。她十多年前開始從事日中友好交流,先後以南京大屠殺、撫順戰犯管理所為主題創作了《紫金草物語——不戰的祈禱》《重生的大地——撫順戰犯管理所》等多部合唱作品,在中國和日本多地進行過演出。

  大門高子告訴記者,雖然日本人也是受害者,但首先是戰爭的加害者、侵略者。“不先向中國人謝罪,日中交流就無法開始。”

  “8·15”,歷史認識和戰爭責任的原點

  “8·15”的糾結還體現在如何稱呼這個日子。在日本政府的正式稱謂中,8月15日被稱為“終戰日”,不是“戰敗日”,更不是“無條件投降日”。這種表述完全回避了那場戰爭承載的罪惡和教訓。

  日本共同社前編委中村明分析説,日本統治階層不想承認戰敗,是因為擔心帶來戰爭責任追究問題,特別是涉及到天皇裕仁及其親信的戰爭責任。把戰敗、投降説成是“終戰”,最終變成了一種洗腦。

  高嶋認為,上沒有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下沒有深思普通民眾的戰爭責任,導致了歷史認識出現嚴重偏差,這是日本與德國在歷史追責上的最大不同。

  衝松則指出,日本當年在一貫錯誤的歷史觀中迎來了戰敗。但無論是國家領導層還是普通民眾,並沒有真正認識到戰敗的根源。許多人只是覺得戰敗很遺憾,但對于日本為什麼發動給亞洲各國帶來巨大傷害的侵略戰爭並最終失敗,許多人既沒有正確認識,也不想去追根究底。日本許多人,包括有戰爭體驗的老兵,至今只承認日本輸給了美國,不承認日本在中國戰場也是戰敗者。

  “每個日本人都應該重新追問一下自己,‘8·15’究竟意味著什麼?”衝松的表情再度凝重起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雨後西湖晴歸來
雨後西湖晴歸來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7271112075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