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新華全媒頭條:永遠扎根于人民中間——基層優秀共産黨員的故事

2015年06月30日 20:45:38 來源:新華網

  平凡之中,他們默默堅守

  緊要時刻力挽狂瀾,令人蕩氣回腸,而生活的常態卻是平淡、平凡。

  更多的基層黨員人生中沒有什麼“高光時刻”,一輩子都默默無聞。他們也許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卻有著日積月累的水滴石穿。

  一提起城管,人們可能會想起管理者和商販之間的“貓鼠遊戲”。共産黨員、安徽省淮北市城管支隊副支隊長王小勇卻被很多商販稱為“雷鋒城管”。

  六年前,王小勇在巡查時發現一個殘疾人佔道擺攤,上前管理時,他抵觸情緒很嚴重。經多方打聽得知,這個名叫宿獻軍的人因小兒麻痹症雙腿致殘,妻子離家而去。他獨自養大了女兒宿慧敏,一家生計全在這小買賣上。

  王小勇心情很沉重,決定把“管理”變成“幫扶”——

  聽説宿獻軍會修鞋,王小勇送他一臺修鞋機;為了解決他佔道擺攤問題,王小勇跑遍大半個市區,替他找到一個既不影響市容、人流量又大的經營地點;一年後,宿慧敏上初中交不起錢,王小勇帶他們父女倆去找校長,免掉了孩子的所有費用;又過三年,女孩考上了衛校,又是王小勇設法幫她免了學費,還申請到貧困助學金……

  這樣的熱誠,什麼樣的堅冰融化不了?王小勇成了宿獻軍掏心窩子的朋友。

  隨王小勇來到宿家,記者見到了這樣的情景:宿慧敏站在門口大老遠揮著手,親熱地叫“小勇叔叔”。宿獻軍拄著雙拐迎出來,握著他的手叫“兄弟”。

  “他真是個黨員的樣子,是真為人民服務。”宿獻軍這麼説,記者採訪幾個商販都這麼説。

  在淮北,王小勇是街頭巷尾的“民”星。小區賣西瓜的、攤群點做麵條的、高架橋下開鎖修鞋的,這些曾經的“對頭”,如今都變為王小勇乃至整個城管團隊的朋友。有的商販辦喜事請他去;有的孩子從外地寄來家信,通過王小勇轉交……

  優秀的基層黨員常常是這樣:初看時,與常人無異;細體會,卻與眾不同。他們總是為別人著想更多,總是吃苦更多,總是胸襟更寬廣,總是對自己要求更高。

  剛當城管時,王小勇也常和商販口角衝突,曾被人挖苦:“就這素質還是黨員呢?”從此,他每次出勤,總把黨徽別在胸前,為的是提醒自己:注意言行,服務群眾。

  言行的高標,源自內心的理想信念。

  湖南岳陽89歲的老黨員王忠一生清貧,卻把一毫一厘攢下的15萬元全部作為“特殊黨費”上交。交完錢,還要交房子。

  他已經安排好了:“如果老伴先我而去,我打算搬去敬老院,把房子賣了交給組織,由組織去資助貧困學生。如果我先走,就等老伴百年以後再賣房子,除了給老伴辦後事,剩下的錢還是交給組織去資助學生。”

  記者問他為什麼,這位有66年黨齡的老黨員説:“我始終相信,共産黨員和普通群眾是要有區別的,黨員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這位兩袖清風的老人,贏得無數人的尊敬。

  “要使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生活得更美好。”這句話抄在貴陽市碧海社區老黨員劉興順的日記本扉頁上。

  今年74歲的劉興順有兩個綽號,一是“閒不住”,一是“移動監督員”。水管爆了、下水道堵了、垃圾沒運、路燈大白天不關……他碰到什麼管什麼。每天早上,他都扛著30斤重的報紙走4公里路,義務送到居民家裏,四年走了五千多公里,相當于從貴陽到北京一個來回。

  年紀大了,老劉的手腳已經不大靈便。一年冬天,他在取報紙的途中摔倒在雪地上,後腦勺著地,昏迷了兩分鐘,醒來後,又繼續朝郵局走去。家裏人堅決反對他再送報,他卻説:“歲月不饒人,可我不能放下一輩子的理想信念。”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楠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48111577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