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新華全媒頭條:永遠扎根于人民中間——基層優秀共産黨員的故事

2015年06月30日 20:45:3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6月30日電  共産黨員是什麼樣的人?

  自《共産黨宣言》問世,這個問題的提出已超過一個半世紀。而今,人們仍在追問。

  有時他們被稱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但更多時候他們也被凡人瑣事包圍,也有尋常的喜怒哀樂。這樣一個群體的存在,對國家、民族和時代究竟意味著什麼?

  8700多萬中國共産黨員,就在我們身邊,是同事、朋友、家人,是茫茫人海中熟悉又陌生的一張張面孔。然而,走近基層黨員中那些優秀分子,總讓人有一種別樣的觸動和感悟……

  危難時刻,他們挺身而出

  “敬愛的爸媽:如果您的兒子在這遭遇不測,請你們不要傷心……在這次地震中,你們的兒子沒有退縮,總衝在前頭,保護當地老百姓安全,讓他們安全轉移。”

  這是一封遺書,共産黨員、公安邊防戰士邵明貴寫于今年4月29日。

  尼泊爾8.1級強震,西藏吉隆口岸成為“孤島”。直升機起起落落,載走了轉移的人們,只有邊防檢查站11名共産黨員帶領10名戰友留下來,繼續堅守國門。

  留下,就意味著與死神為伴。

  余震不斷,山體崩塌,邊檢站風雨飄搖。每個留下的人都寫了遺書,交給撤離的戰友:“假如我們遭遇不測,請轉交給我們的親人。”

  時間緊迫,字跡潦草,卻難掩真情。

  27歲的杞從軍寫道:“親愛的老婆,你和兒子還好嗎,兒子長大一點沒有?我很想你們……你一定要好好把他帶好,將來成為國家有用的人。”

  邊檢站黨委委員、副站長蒲政江給妻子發了條短信:“我也即將率隊前往最危險的地方。如果不能平安歸來,請善待父母和幸兒。”

  戰爭年代,每當戰鬥最艱苦的時候,共産黨員總是帶頭跳出戰壕,衝進槍林彈雨。和平時期,再逢緊急關頭,這些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踐行了自己的入黨誓言——“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最後一架直升機升空那一刻,留守官兵整裝列隊,肅立,致軍禮。機上、地面,戰友們熱淚長流。

  十多個晝夜,飛落的滾石把相對“安全區域”壓縮到只有約300平方米。留守黨員每天照常迎著朝陽向國徽敬禮,在“國門衛士,戍邊衛國”8個金色大字下堅守崗位,直到換防戰友趕來。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地震、洪水、颱風、火災、疫情、泥石流……歷數一次又一次重大災難,最先衝進去、最後撤出來的,都有共産黨員的身影。一兩個人的表現也許是個案,一個群體的共同特質卻令人深思——為什麼他們有超乎常人的勇氣?

  這次尼泊爾地震,共産黨員、西藏聶拉木縣樟木鎮雪布崗居委會主任西繞堅參失去包括妻子在內的4位親人,而女兒腳趾也被截掉。盡管悲痛欲絕,這位有27年黨齡的老黨員仍然果斷組織200多名村民徒步轉移。

  撤離前,他跪在已變成一片廢墟的家門前,給每位逝者磕了個頭,心中默念:“我是黨員,有義務照顧大家,請你們原諒。”

  情懷、責任、使命,是共産黨員的力量之源。

  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共産黨員因此能舍小我、成大我。

  今年2月3日夜,“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印度洋上遭遇最嚴重的一次險情——母船水面支援係統突發故障,“蛟龍”無法起吊,在漆黑的洋面上隨風飄蕩。

  滯留太久,3名下潛員將有生命危險;如果開艙,凝結著我國頂尖海洋科技的裝備可能灌水報廢。

  現場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這時,49歲的共産黨員、綽號“老軌”的輪機長劉軍説:“我來。”

  這個體重近兩百斤的人,鑽進一只運貨的吊籠,被吊起十多米高,把150公斤重的液壓馬達拆下來、換部件、重新安裝。海風中,吊籠劇烈搖擺,狹小空間裏他汗流浹背,還要忍著煙囪飄來的嗆人廢氣。光線昏暗,許多操作只能靠手摸……

  一夜無眠,“蛟龍”號終于轉危為安。出艙時,3名下潛員淚水奪眶而出,笑容卻綻放在劉軍滿是油污的臉上。

  大家已算不清楚,這是這位老黨員第幾次挺身而出,主動擔當故障險情化解任務。船上甚至流傳著一句話:“有困難,找‘老軌’。”

  擔當,是中國共産黨與生俱來的精神特質。

  94年前,黨誕生于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在危難中擔當起民族復興的使命。從那時起,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成為共産黨人代代相傳的精神血脈。

   1 2 3 4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楠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48111577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