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新聞

新華時政 > 正文

十八大前瞻:理論創新,關注分配更重公平

2012年11月05日 10:21:32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字號: 】【列印
【糾錯】

  對于將理論與實踐的互動結合視為成長財富的中國共産黨來説,五年一屆的黨代會一直是其總結實踐經驗、宣告和闡明最新理論成果的至關重要的會議。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7月23日的講話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重大理論和實踐成果,這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

  這意味著,即將于11月8日拉開帷幕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共將一如既往的對自身及其領導的事業進行集中審視,並以理論創新的方式回應實踐中的難題,為8200多萬名黨員和13億中國人明確前行方向。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部副主任金民卿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共理論創新一直在著力為生産力發展破除障礙。過去三十多年間,中國經濟蛋糕迅速做大,社會各界對“分好蛋糕”的要求也日趨提升。因此可以預見,十八大理論創新將對分配關係給予更多的關注,著重為公平奠基。

  黨代會上的理論創新之所以受到海內外的高度關注,是因為改革開放以來,每一次黨代會召開時,中共都會在理論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並迅速將其體現到實踐之中。因此,不少分析人士將其視為研判中共和中國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契機。

  金民卿透露,中共擁有一套較為成熟的機制來發現和研究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並會在黨代會前派出大量調查組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調研,並將調研結果充分討論,上升為理論創新成果,“這些成果是實踐推動、思想交鋒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歷史的選擇”。

  事實也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路走來的每一個重要關口,都是通過理論創新來破題前行。

  中共在十二大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明確了中國要走的道路;十三大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厘清了中國所處歷史階段和基本國情;十四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則確立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十五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十六大小康社會目標,確定了中國在新世紀的航向;十七大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體係給出了明確的回答。

  生産力發展的障礙逐漸掃清,中國經濟隨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2003年至2011年,中國以年均10.7%的經濟增速,並相繼超越德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過,新問題、新挑戰也隨之出現。

  胡錦濤在7月23日講話中明確表示,人民群眾對過上更好生活的要求在增強,我們必須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這種情況下,中共十八大作出的宣示備受關注。

  金民卿分析説,中共的理論創新一般來説有四方面功能——破解實踐難題、回答理論問題、引領思想方向和破除雜音噪音。

  在思想方向上,十八大料將對中共過去十年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經驗進行總結,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有更加豐富和完整的概括。如何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也或將在理論創新中佔據一定篇幅。

  在實踐方面,收入分配不公和貧富差距拉大等難題將成為理論創新的著力點。金民卿表示,長期以來,中共理論創新一直偏重于為生産力發展破除障礙,關注提高效率。但改革走到今天,各方須更多的去關注公平。中共需要通過理論創新來調整初次分配領域中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分配比例以及在二次分配領域中,讓公共産品分配得更合理。

  金民卿強調,目前在網絡上、微博上,一切都追求利益的新實用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潮已顯現出端倪。在改革攻堅期,中共如果能通過理論創新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好的經驗,直面民眾關心但仍有待解決的問題,就有希望破除雜音幹擾,為黨的長遠發展攢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中國如期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奠定基礎。  中新社記者 周銳

分享到:
( 編輯: 王瑩 ) 【字號: 】【列印】【關閉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