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馬來西亞教育部副部長張盛聞指出,國民型中學華文師資的調配,不會影響國民型中學特徵。
他14日出席第32屆全國華語演講暨筆試比賽開幕禮後受詢時&&,有關教育部在華文師資調配中,把華人教師調走,再由非華裔教師取代的指責是具誤導性的。
他説,有關中學的確缺乏一些所需科目的教師,如國語教師等,因此就調配到有關學校,而非把華人教師調走,以馬來教師取而代之。
他&&,教育部已指示,在聘請教師時,需考慮國民型中學有要求聘請華人教師的條件。
“國民型中學要求聘請更多華人老師,以保留其中華文化特徵,這是無可厚非的,因此我們也指示讓國民型中學聘請更多華人教師,不過,這也需與高教部配合。”
他&&,必須理解的是,在大學念教育係學生的人數和願意到中學執教的人數有限,且這是開放市場,大家可以選擇本身的工作。
確保國中有中文教師
他指出,國中的華文班即使不比國民型中學更重要,但教育部也要確保這些國中要有中文教師去執教,而不是把所有教師安排到國民型中學。
“當我們在安排時,希望不要有學校‘跳’出來説他們並無出現教師過剩情況,教育部不是針對個別學校,而是以整體而論,是有些國民型中學師資過剩問題才會被調配。”
他説,儘管董事部或校長不太願意接受有關調配,但他們必須了解有關教師並非調配到馬來學校或不需要華文師資的學校,而是派去極度需要華文師資的學校。
他&&,他已向教育部長提呈建議,要求華文、淡米爾文及宗教科的教師,不能按一般教師計算法來計算。他指出,其他科目或可以由其他教師代課,但上述3科須相關專業教師才能教課。
中學師資計算法出問題
“目前中學最大的問題是師資計算法出現問題,計算法出現小數點,比如一所學校需要1.3位教師,若派一個教師仍是不足,但派兩個卻面對剩餘問題。”
他&&,當教育部把所有學校的師資人數加起來,這些小數點又影響縣及州的師資調配,換言之,有關計算法無法反映學校實際面對師資不足的問題。
另外,他説,教師也面對標籤問題,即擁有華文資格的教師,沒獲指派教導華語科目,因此教育部須重新檢查教師的學歷資格,而有關記錄系統是公開的,所有督學都可以進入檢查。
他&&,由於計算方式造成問題,導致現有數據顯示,師資仍面對過剩情況,必須再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