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巴生港自由貿易區

馬來西亞巴生港自由貿易區

巴生港是馬來西亞規模最大的物流轉運中心,是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新華網馬來西亞頻道上線儀式

新華網馬來西亞頻道上線儀式

這是中國主流媒體開設的第一家專門針對馬來西亞的三語種國別頻道

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中心項目

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中心項目

馬來西亞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産業中心項目推介會在京舉行 。

馬來西亞華人自籌經費免費教學 致力傳承粵劇文化

2016-05-26 08:16:47 星期四  來源: 中國僑網  【字號 】【打印】【關閉

(馬來西亞《詩華日報》)

(馬來西亞《詩華日報》)

  據馬來西亞《詩華日報》報道,綜觀如今的馬來西亞,再也看不到上世紀中旬時,社區民眾在夜間聚集在大操場上觀賞傳統戲劇的盛況。近年來,除了偶爾在廟會時,粵劇幾乎絕跡於馬來西亞人的生活。回憶裏的鑼鼓聲響和觀眾大聲叫好的光景,似乎註定要被淘汰。

  從事公關行業的梁德榮卻對粵劇情有獨鍾。18歲那年為了完成學校的作業,他第一次接觸到馬來西亞粵劇名伶蔡燕香,蔡燕香還為其畫了花旦妝容。從此,梁德榮對自己的花旦妝容感到癡迷,心底深處也埋下當花旦的種子。

  他坦言,其實,從小就跟着爺爺奶奶去觀賞粵劇,在耳濡目染下,對粵劇一直有着深深的情愫。依稀記得,以前每逢有戲曲演出時,整個社區都會熱鬧非凡。每一次看粵劇時,梁德榮都會情不自禁地跟着拍子哼唱起來,認為這是一門讓華人感到驕傲的藝術。

  長大後,他不曾忘記自己的“花旦夢”。其實,20年來,他曾3次向蔡燕香拜師學藝,但都遭拒絕。拜師無門,他唯有通過網絡自學,堅持這份夢想。

  通過社交網絡介紹粵劇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重新認識粵劇,梁德榮利用社交網站,通過上傳自己演出和活動的照片,獲得了不錯的反響。也因為他的堅持,除了獲得家人的支持,也影響了身邊一些朋友加入學習粵劇的陣容。

  “隨着許多前輩相繼離世,馬來西亞粵劇界已出現嚴重的青黃不接現象。如果年輕一輩再不學習,這項文化技藝很快就要在本地失傳。” 梁德榮痛心説道。

  他坦言,相較起其他大戲,如潮劇和福建劇,粵劇在馬來西亞的傳承路確實走得比較孤獨,或許與馬來西亞沒有一套完善的粵劇文化管理和保存機制有關。少了這股力量在後方扶持和推動,最終只會讓粵劇成為神明觀賞的神工戲。

  因此,為了加強本身團隊的功底,梁德榮也頻頻帶着師弟妹門,與中國大陸和香港,以及澳洲等地誌同道合的華人年輕人做交流。

  粵劇博大精深 具備“四才”是基礎 

  粵劇是一門內外兼修的藝術,必須具備聲、色、藝及全等四才,才有資格稱為一名合格的粵劇演員。

  因此,對梁德榮而言,粵劇是一種精神的修煉,更是他夢想的堅持;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蘊涵,是一輩子也學不完的瑰寶。

  目前是粵韻曲藝中心負責人的楊寶香,今年已經63歲,她是梁德榮的師傅。楊寶香是目前馬來西亞粵劇舞&上還活躍的前輩。她坦言,現代的年輕人,確實是對傳統藝術的粵劇並不受落。

  為了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學習粵劇,楊寶香獨立承擔學習費用,免費教導上門拜師學藝的年輕人。由於沒有政府和私人企業的贊助,她只能通過籌辦演出來賺取教育經費。

  “粵劇是一門很深奧的藝術,非常考驗耐性和興趣。當然,由於大環境和裝身費昂貴的現實問題,在過去多年的教學生涯中,遇到不少半途離去的學生。因此,希望這批新入門的徒弟能夠堅持下去,發揚中華粵劇文化。”

01002003050000000000000001115467129016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