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總經理柯雪利向本報記者介紹,馬來西亞年鋼鐵需求量為1000萬噸,而該國的産能在500萬—600萬噸。“我們當時把産能目標定在350萬噸,就是想既彌補當地市場的供應不足,又不會對當地企業的市場造成影響。”
“項目建設後將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鋼鐵廠,同時也是東盟首家採取全流程工藝生産H型鋼的鋼鐵廠,不僅可以填補當地市場的空白,帶動馬來西亞相關産業升級,也將充分利用中國鋼鐵生産的技術和經驗優勢以及馬來西亞的資源和區位優勢,輻射東盟市場乃至其他海外市場。”柯雪利説。
國際産能合作新名片帶來新機遇
“隨着中國與馬來西亞雙邊經貿關係的加強,以及中國對馬中關丹産業園的投資加大等,再加上兩國地方層面的頻繁互動,例如去年廣東省和馬六甲州締結為友好省州,中國投資一定會越來越多。馬來西亞對此肯定是歡迎的。”馬來西亞馬來人工商業者協會副主席納伊姆告訴本報記者。
依海控股集團有着與多家中國企業的合作經驗。林剛河認為,馬來西亞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一直以來非常歡迎外國投資,尤其是中國與馬來西亞經貿往來歷史悠久,奠定了良好的民間基礎。
2014年11月,中國信義集團與馬六甲州政府簽署協議,擬投資12億林吉特(1林吉特約合1.57元人民幣)在當地建造一座玻璃廠。“目前項目建設已經完成30%,預計將在今年9月完工,年底投産。”馬六甲州首席部長依德利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這是馬六甲州十幾年來最大的一筆外資,將為馬六甲帶來800個就業機會,並帶動該州玻璃原料市場及相關玻璃行業發展。
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在報告中列出了2015年五大最具質量的外國投資項目,居於首位的就是中國信義集團在馬六甲州投資的玻璃廠。報告稱,該項目可以“引領國際高質量浮法玻璃生産,其研發中心將研製下一代玻璃”。
“中國政府繼推動企業‘走出去’、提出包括‘一帶一路’在內的重大倡議之後,又亮出了國際産能合作的新名片,這對馬來西亞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徐嘉仁告訴記者。
從2013年至今,依德利斯已經接待了14個來自中國的投資考察代表團。他認為,早在16世紀,中國的商人就來到馬六甲從事商貿活動。“600年來,兩國交流豐富多彩,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在馬六甲留下印記。現在每年有約30萬艘船從馬六甲經過,馬六甲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途的重點地區。中國對馬來西亞的投資正在增加,我想這樣的勢頭會繼續下去。”(記者 俞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