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歐而言,無論如何不能拋下希臘,即便需要付出巨大代價。所以,這一次西方還是決定“招安”希臘,“剿滅”俄羅斯。
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6月上旬在德國召開。從輿論上看,俄羅斯與希臘是本屆峰會的兩大熱點,但境遇卻完全不同。俄羅斯繼續被西方聯合製裁,希臘則得到了就債務問題繼續展開談判的機會。
按照西方部分主流媒體的觀點,G7堅持冷落俄羅斯是因為其在烏克蘭問題上“不思悔改”,且還有“變本加厲”的傾向,必須繼續予以懲罰。而希臘如果因為債務問題退出歐元區,不僅將衝擊西方市場穩定,還可能導致其轉向俄尋求援助,並且希臘國內的極左勢力也可能借機坐大,這是西方絕對不願意看到的。顯然,兩大主題均與俄羅斯相關。
希臘與俄羅斯在地理上分別位於歐洲南北兩個方向,兩國的現代關係並不十分引人注目,遮蔽了其所能發揮的地緣政治作用。
從歷史上看,希臘對歐洲和俄羅斯的意義都非同尋常。據稱,二戰歐洲戰事結束後,美國在是否援助歐洲重建問題上曾猶豫不決。於是歐洲人把美國的馬歇爾將軍請到希臘,讓他親眼見識希臘共産黨的恢弘氣勢,宣稱如果美國選擇後退,共産主義將有可能首先佔領希臘和意大利,然後對歐洲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實現合圍。參觀過後的馬歇爾下定決心要幫助歐洲重建,抵禦社會主義陣營在歐洲的擴張,即後來的“馬歇爾計劃”。
歐盟成立後,歐洲地區的政治家們發現成員國各懷心思,很難協調各國對外政策,歐洲有媒體依照各國的對俄政策給他們起綽號,其中給希臘和塞浦路斯的綽號是“特洛伊木馬”,給波蘭和立陶宛的綽號則是“新冷戰鬥士”。2013年塞浦路斯爆發嚴重的債務危機,歐元區提出的解決方案之一是通過對銀行儲蓄徵稅的方式補足紓困資金。但經過調查後發現,這些儲戶裏有很多是俄羅斯富商,塞國的很多資産也都為俄羅斯人所有,歐洲似乎有借機敲打俄的意圖,因此受到俄羅斯人的嚴厲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