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既要“執著現在”,又要寫好“實話”——對當下報告文學創作的幾點期待
2018-07-18 09:07:06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作者:張宏圖(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張立國(全國報告文學理論研究會執行副會長、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報告文學研究所所長)

  就作家而言,通過筆端實現“反映人民生産生活的偉大實踐、反映人民喜怒哀樂的真情實感”的要求,選擇報告文學這一文體形式是頗為有效而恰切的途徑。

既要“執著現在”,又要寫好“實話”——對當下報告文學創作的幾點期待 

  徐遲(右)和陳景潤合影。徐遲根據陳景潤先進事跡撰寫的報告文學作品《哥德巴赫猜想》成為報告文學創作的一座高峰。資料照片

  新世紀以來,隨著文體意識的自覺和現代傳媒手段的介入,傳統的報告文學定義受到全新的挑戰。特別是近年來,報告文學文體不斷受到非虛構寫作的衝擊。非虛構概念的興起在中國既有創意性,又有一定的悖論性。當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潮流時,就必須厘定各種紀實性文體的寫作尺度與敘事邊界問題,就必須區分報告文學與非虛構寫作的新聞價值、美學價值問題,就必須厘清真實性的尺度與文學描寫的尺度問題。是以真實性感人,還是以文學描寫感人?是以新聞的力量介入生活,還是以文學性的深邃來觀照生活?這些都需要認真而科學地對待。

  可以説,非虛構是一種創作態度與創作方法,它不是一種文體概念,而報告文學是一種純文體概念。報告文學是一種有擔當的文體,它必須傾注憂患意識與使命感,及時、準確、生動地報告真實的現實生活。它是具有新聞性、正義性、審美性的獨立文體,憑借各種傳媒手段,發出時代的先聲,引領讀者在社會中前行。

  在這一定義中,強調新聞性而不再提及真實性,絕不是意味著要放棄真實性,而是因為新聞性本身就包含了真實性。真實性是新聞性的要義之一。新聞報道的新聞性專指材料真實與即時性,而報告文學的新聞性則包括了真實性、時代性、即時性、新奇性與新鮮性。應該指出的是,報告文學所需要的是真實的材料、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思想,真實是生命,追求真實的目的在于走向真理,並非泛泛的實話實説。有人主張報告文學必須絕對真實。而“絕對真實”是一個極限,只能無限趨近,但未必能抵達,因為耳聞目睹的東西也未必真實。報告文學所能達到的也只能是相對真實,而它絕對摒棄和反對虛假與編造。

  用正義性取代戰鬥性,是因為如今對那種“急就章”的需求已經減弱了。作家可以從容地走出去,進行田野調查,坐下來認真思考、精心創作,向更深處挖掘,向文化底蘊中探求。正義性意味著報告文學創作要有一種正向的能量,要給社會輸送精神的陽光,讓讀者感受到充沛的力量。

  審美性重在強調一切文學藝術作品的本質是追求真善美,而不是某些人所説的“文學的本質是虛構”。用審美性取代文學性,似乎可以擺脫長期以來因“文學性”帶來的是否允許虛構的偽問題。“文以載道,有道才有骨;寓教于樂,無樂不成藝。”報告文學的審美性不同于小説、詩歌、散文、戲劇的文學性。具體講來,報告文學的審美性包括選題、結構、語言、細節、畫面、場景等多個層面。

  先説選題。小説的選題是作家尋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點”,然後圍繞這個“點”去構思和想像,以完成自己的創作。戲劇的選題是尋找戲劇衝突。而報告文學的選題借用魯迅的話説是“執著現在,執著地上”,是在現實世界中尋找令人愕然或肅然的事件和人物。它要寫出事件的全過程和人物的命運,借以完成社會批判和時代風尚的張揚。其他文學作品的選題更多的是尋找觸動作者創作靈感的東西,不一定“主題先行”,而報告文學的選題往往要求主題先行。作者要有鮮明的問題意識,要有明確的自主性與主體性,要有真正的學識、史識、膽識與見識。

  和其他文藝形式一樣,報告文學也要追求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而報告文學作家手中所能使用的“武器”並不多,他們更多地要在結構上下功夫。精心結構是報告文學審美的要義之一。通過順敘、倒敘、插敘、閃回、蒙太奇、連結、對比、渲染等藝術手段,把材料巧妙地組合起來,是報告文學創作的一個基本方法。杜甫從山頂放眼是“一覽眾山小”,蘇軾邊走邊看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視角一變,結構異也,效果妙也。

  好的報告文學大多基于三個方面的優長。一是人物與事件確實具有震撼力,作者只要準確描述,便可獲得轟動效應。二是以議論取勝,作者確實有獨到的見解,能發別人之未能發、別人之未敢發的精辟議論,起到振聾發聵的效果。三是以藝術描寫取勝,也就是富有審美品位。當然,還有以知識取勝、以抒情取勝、以歷史文化取勝,甚至以問題的歸納集合取勝等等。不管哪種取勝的方式,有一個前提應該是恒定的,那就是語言富有特色和韻味。小説、散文的語言在于寫好“閒話”,報告文學的語言在于寫好“實話”。以議論取勝的報告文學,可用長句,呈現出雄辯的邏輯、磅薄的氣勢,其他諸種應該以白描、克制、有味道為主,語言犀利、簡約、節奏感強,有韻味,有魅力,富有生活化、口語化,讓人愛讀、耐讀。一篇報告文學能不能成為經典,和其他文學作品一樣,語言是個關鍵。

  説到報告文學的描寫,看似與小説區別不大,但仔細品味,還是不一樣的。小説描寫不太需要與現實生活準確對接,而報告文學的描寫必須與現實一一對應。小説可以天馬行空,追求生動形象,而報告文學的描寫是“戴著鐐銬跳舞”,嚴防過猶不及。小説的情節可謂是無限的,作者可以在既定的邏輯框架下任意構思,“描寫不夠情節來補”,最擔心的就是情節設計、構思得不夠精彩和到位,或者描寫、情節一起上,豐富而飽滿。報告文學的情節是有限的,盡管報告文學是用腳走出來的,但挖掘再深也是有限的,它只能“情節不夠描寫補”。其他文學作品的細節描寫可以進行“二度創作”,融入作家強烈的感受與思考,而報告文學的細節描寫不存在“二度創作”,只是“一度創作”,有一説一,實實在在,不可添加過多的個人情緒,回旋空間比較小,只能盡量在細致、生動、感人上下功夫。

  報告文學要求有畫面感。強烈的畫面感能讓讀者身臨其境,畫面感強才能讓讀者更好地追尋事實、受到啟迪。小説要求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即便是“一地雞毛”,場景也是作家有意而為的特定的典型環境。而報告文學是在場主義寫作,歷史的演化、環境的轉移,都要求場景的準確。只有準確、生動的場景描寫,才能充分展現人物與事件的真實面目,稍有差池,便會讓讀者産生懷疑,真實性便打了折扣。小説也需要以生活真實為基礎,但可以虛化處理,一個“多年前”就解決了很多問題。而報告文學卻無法虛化處理,必須還原歷史,必須進行在場主義寫作,必須有真實的場景描寫。這又是報告文學的獨特之處。但要注意,場景可豐富,卻不能一味擴大,過多的背景材料反而會衝淡報告文學的功能和特點。

  文學創作不是簡單的生産制造,因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是需要一定高度和力度的。具有一定寫作水準的報告文學作家,肯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做到“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應該問題不大,但“思想精深”就不那麼容易了。如果作家對時代缺少全面認知,對現實缺少充分了解,對理論缺少深刻把握,是很難做到“思想精深”的。

  可以這麼説,高遠立意、人文情懷、文化韻致、深度挖掘、地域特色、個性語言、生動故事、感人細節,是一篇優秀報告文學的基本特質。

  《光明日報》( 2018年07月17日 16版)

+1
【糾錯】 責任編輯: 常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伏天裏的90後調車工
伏天裏的90後調車工
上合青年感受民俗
上合青年感受民俗
寄語慢遞 問候未來
寄語慢遞 問候未來
“書香豐南動車組”讓書香無處不在
“書香豐南動車組”讓書香無處不在

01016005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314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