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激活家訪的育人效能
2019-08-07 09:06:15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育之道,人為先,需要相互理解,需要心靈互通。家訪不僅有助于促進交流、加深理解,也能讓教育理念與方法變得更加鮮活、更為溫暖

  家訪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家訪的過程,有利于老師們深入學生家庭,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從而為每個孩子尋找更適合的教育路徑。通過家訪,教師也能夠豐富教育實踐,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教師職業的責任與內涵。

  不久前的一則報道,為暑假增加了幾分溫暖,也讓人們重新理解家訪的意義。在合肥六十一中,家訪是每位老師的“必修課”。有的老師一年能走訪40多戶家庭;有的老師家訪發現,學生需要等家裏人睡覺了才能開始寫作業;有的老師每次從生活條件較差的學生家庭回來,就會心生同情,想方設法接濟學生……老師們的切身感受,映照著家訪的意義。這也深深啟示人們,懂得和理解才是教育的起點。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教育的過程,不止于教書,更重在育人。育之道,人為先,需要相互理解,需要心靈互通。從這個意義出發,家訪不僅有助于促進交流、加深理解,也能讓教育理念與方法變得更加鮮活、更為溫暖。但現實中,隨著人們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特別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家訪逐步淡出了老師們的日常工作,變成了“稀罕事”。如今,建立一個“家長微信群”,就能隨時實現便捷溝通。然而,“鍵對鍵”畢竟不同于“面對面”。電話裏、網絡上的寥寥數言,無法替代一次真摯的握手、一個會心的微笑,更不必説一場真誠深入的促膝談心。

  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應該是充滿愛心和信任的,在嚴愛相濟的前提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身處無所不在、無遠弗屆的移動互聯時代,技術的進步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教育的內核卻始終如一。善于激發喚醒,塑造靈魂、塑造生命,用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就能超越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觸及教育的深層內容,找尋到教育最本原、最寶貴的價值。

  面對面,才能心貼心。家訪,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內涵,也應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或必要補充。有教育者説,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受教育者。家訪,正是全面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感慨,“備課”不僅要備好所授的知識,更要備好學生的學情。家訪何嘗不是一種“備課”?老師通過家訪,重新認識學生、發現學生,往往能進一步影響學生、改變學生。今天,我們呼喚家校合作、家校共育,其實也是在呼喚教師與家長相互理解、形成合力;我們呼喚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其實也是在呼喚教師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這些,都需要廣大教師更多著眼于教育本身,更多著力于呵護孩子、培育孩子。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密切聯繫教學實踐和時代場景,努力激活家訪的育人效能,推動更多老師上好家訪這門“必修課”,我們就能提升教育的溫度,為立德樹人注入更多正能量。(趙婀娜)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捏面人伴七夕
捏面人伴七夕
音樂培訓班扮靚兒童暑期生活
音樂培訓班扮靚兒童暑期生活
河北讚皇:核桃産業助力脫貧增收
河北讚皇:核桃産業助力脫貧增收
夏到雅江
夏到雅江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484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