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翻拍經典,更要創造經典
2019-08-07 09:06:15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經典的影視作品總是具有雋永的生命力,將這些經典重新搬上熒屏,成為不少創作者的選擇。近來,不少翻拍劇登陸各大衛視和視頻網站,從經典老劇到青春記憶,在引發一波波回憶的同時,也引來不少爭議。

  近年來,各類翻拍劇層出不窮。有統計顯示,《神雕俠侶》已被翻拍了11次,《倚天屠龍記》被翻拍了9次;而一些愛情、都市、勵志類的當代劇,“不是已經被翻拍,就是在被翻拍的路上”。當然,翻拍本身並無不可。經典有值得被不斷回望的價值,我們的文化名著、歷史故事、神話傳奇中也有值得被不斷挖掘的資源。但好的翻拍應該是“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創作者應隨著時代生活進行新的創造,賦予作品新的內涵,讓經典作品不斷與當下進行對話,與一代一代的受眾産生新的心靈碰撞、情感共鳴。從這個角度來説,翻拍本身是重現經典甚至再造經典的過程。

  翻拍之作中不乏精品,但同時隨著翻拍的頻率、數量不斷上升,問題也更加凸顯。比如,有的只顧熱度和流量,對表演制作不上心;有的為了博人眼球,一味搜奇獵艷、不斷“注水”;有的海外取材,但卻拿來就用、機械地復制粘貼,導致嚴重的“水土不服”……種種不良創作傾向,不僅影響作品品質的提升,而且容易誤導創作風向,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其實,翻拍是一件難事,那些具有翻拍價值的作品,要麼具有過硬的作品品質,要麼擁有廣泛的觀眾基礎。原作珠玉在前,本就樹起了較高的標準,再加上觀眾的“回憶濾鏡”,想要出新出彩並不容易。對于翻拍來説,其實需要付出更多的匠心與努力。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翻拍又是一件容易的事。故事已經有了,不用從頭開始創作劇本,觀眾基礎也有了,甚至自帶話題和熱度,這樣一來,就大大降低了創作和宣發成本。如果創作者沒有志存高遠的追求,只想著盡快把作品變現,那翻拍就被當作一條“賺快錢”的捷徑,這也正是目前市場上翻拍劇扎堆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但結果往往會事與願違。

  翻拍是藝術的再創作,創作人員不能在亦步亦趨的模倣中束縛了自己,更不能在市場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如果一味追逐熱點、迎合市場,將手中的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將文藝創作的付出用劃不劃算來衡量,從而放棄對作品品質、價值的堅守,那麼不僅會透支觀眾的信任,也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説到底,文藝創作是一件需要用心、用情、用功的事,容不得偷懶、省事,更不能為一時之利而動搖、為一時之譽而急躁。對經典多一些敬畏,對觀眾多一些誠意,對作品多一些感情,才是創作應有的態度。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所謂“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如今翻拍劇頻頻被吐槽,其實也是對創作者原創能力的一種提醒。文藝創作是藝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的整合,是胸懷和創意的對接。今天,各種拍攝、制作技術不斷進步,不能技術跑在了前面,而我們的觀念、創意、眼界還在原地踏步。不斷增強閱讀時代的能力、提煉生活的能力、創新創造的能力,才能塑造新的經典,成就恒久的藝術魅力。 (張 凡)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 經典翻拍何以問題多
      《新葫蘆兄弟》“文化表現”與“市場表現”的撕裂太過嚴重,其實是日漸成熟的觀眾審美與粗淺挖掘影視資源之間的矛盾。盡管成績“不俗”,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傳統經典形象的文化深度——這種賺快錢的方式,恰恰是當前經典翻拍的典型形態。
    2016-08-08 13:18:02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百年“老江橋”成哈爾濱旅遊“新名片”
百年“老江橋”成哈爾濱旅遊“新名片”
河北靈壽:暑期快樂學舞蹈
河北靈壽:暑期快樂學舞蹈
湖南炎陵:摘黃桃 促增收
湖南炎陵:摘黃桃 促增收
北京:欣賞民族音樂 感受傳統文化
北京:欣賞民族音樂 感受傳統文化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484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