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彈窗廣告真就治不了嗎?
2019-06-27 10:19:54 來源: 南方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世上最了解你的,也許不是家人,而是彈窗廣告。”社交網絡上,一位網友這樣説道。如今,當你打開一些網站,撲面而來的彈窗廣告似乎總能擊中你的內心:剛搜索了一件襯衫,就能彈出服裝店鋪的連結;只是隨便收藏了幾個商品,就能不停收到它們“降價促銷”的資訊。這讓網友不勝其擾的同時,更擔心自己的信息安全問題。

  彈窗廣告,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它的治理難點在于,彈窗廣告就如同行銷電話,本質是一種行業內通用的市場行銷行為,有其合法性,因此不宜“一刀切”禁止。但現實早已證明,如果不加限制,彈窗廣告就變成了騷擾廣告,行銷電話就變成了騷擾電話。如何避免彈窗廣告騷擾用戶,法律是這樣規定的,“在互聯網頁面彈出等形式發布廣告,應當顯著表明關閉標誌,確保能一鍵關閉”。規定如此清晰明瞭,操作也並無難處。然而令人無奈的是,相關部門多次開展整治活動,卻依然無法根治這種“牛皮癬”,真不知其有什麼“通天本領”!

  如果彈窗僅僅是使網頁瀏覽變得不便捷,或許還可以忍受,但新近披露的一些事實表明,它可能沒那麼簡單。《人民日報》不久前報道,有些不法商家通過主頁劫持給彈窗廣告“加戲”,導致色情暴力資訊泛濫;還有彈窗廣告可以實現“精準推送”,其背後很可能是用戶隱私被過度獲取,而且用戶一旦被誘導點擊,被盜取了賬號密碼資料等,很可能會成為電信詐騙的對象;更有甚者,形成了一種“Wi—Fi探針”技術,通過獲取用戶手機地址收集用戶資訊,然後冒充用戶連接的Wi—Fi,在手機界面投放無法消除的廣告,給網友帶來困擾。

  種種現象,都是網絡技術霸淩的具體表現。所謂網絡技術霸淩,即利用技術、服務或資源優勢,脅迫用戶簽署協議、使用服務,侵害用戶的網絡服務選擇權、知情權等合法權益。隨著互聯網技術和資訊服務發展,網絡技術霸淩形式也在不斷演變,不僅有“瀏覽器主頁劫持”、彈窗廣告等問題,更有無隱私條款、強制授權採集資訊、“全家桶”強制下載等現象。由于一些平臺比較龐大,用戶的選擇權有限,多數時候只能被動接受,這就嚴重侵犯了網絡用戶的知情同意權,削弱了他們的安全感、滿意度,需要法律為他們撐腰,對霸淩説不。

  結合一些國家地區的經驗做法來看,反制霸淩技術,就應該劃清紅線、明確底線,讓踩線的企業付出沉重代價。以“史上最嚴”的歐盟《數據保護通用條例》為例,如果企業侵犯了數據權利和自由,輕者處以1000萬歐元或者企業上一年度全球營收的2%(兩者取其高)的罰款;重者處以2000萬歐元或者企業上一年度全球營收的4%(兩者取其高)的罰款。在我們這裏,如果可以對企業天價罰款,它們還敢這樣為所欲為嗎?如果法律能堅定捍衛網絡用戶的合法權益,那些不正規、未備案的“野網站”“野平臺”,還敢當“牛皮癬”嗎?

  一段時間以來,考慮到網絡開放創新的技術特點,我們的網絡治理思路總體上是審慎包容的。這固然給企業留下了不斷試錯的空間,但也有可能給社會留下了底線擊穿的風險。就如同彈窗廣告一樣,簡單地規定“一鍵關閉”,而不是付出實質代價,一些企業就會膽大妄為。網絡霸淩同樣如此,許多問題磨磨蹭蹭不能解決,不是因為管不了,而是法律不夠硬,執行沒依據。就此而言,還是要再次呼吁,我們非常需要專門的法律捍衛個人資訊保護權!■王慶峰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上一堂禁毒課
上一堂禁毒課
“再走長徵路”上的紅色講解員
“再走長徵路”上的紅色講解員
國際禁毒日緬甸公開銷毀毒品
國際禁毒日緬甸公開銷毀毒品
比利時迎來高溫天氣
比利時迎來高溫天氣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467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