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防范地震災害,科學預警要分秒必爭
2019-06-20 08:53:58 來源: 羊城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17日深夜,四川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據有關部門通報,截至昨日,已造成13人死亡,158人受傷。

  長寧地震後,又發生了數十次余震,波及周邊成都、重慶等廣大地區。與以往地震有所不同的是,此次災情發生時,宜賓、成都等地很多民眾都得到了預警資訊。成都周邊縣市的市民還在電視中看到地震預警倒計時的彈窗。此消息迅速在自媒體中刷屏,有網友跟帖稱,“感動得想哭”。

  這確實是個令人震撼的消息。據報道,災情發生時,地震預警網提前10秒向宜賓發出預警,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成都市的110個社區、180所學校的地震預警係統提前觸發了警報,“大喇叭”及時提醒人們避險。

  不要小瞧這短短十數秒到數十秒的時間!在突如其來的巨大自然災害面前,生與死就在眨眼與轉身之間。哪怕有幾秒鐘的警示與防范時間,人們可能遭遇全然不同的命運。何況,當人們在猝不及防與有精神準備狀態下的行為,本身就截然不同。

  有研究表明,地震如果預警時間為3秒,可減少14%的傷亡率,若預警時間增至10—60秒,人員傷亡則可降低39%和95%。可以説,在防范地震災害時,最能體現時間就是生命的鐵律。

  在現有科學技術及社會發展水準下,有些自然災害超出人類的抗禦能力,最好的防衛就是及時回避風險。在此方面,日本頗值得我們學習。日本是島國,又處于地震帶,因而海嘯、地震等災害頻繁。盡管如此,但各種災害對日本國民造成的傷亡往往並不嚴重,究其因就在于他們有一套良好的預警係統,同時,民眾收到警報後會採取有效躲避或撤離措施。

  因此,四川在此次地震中展示出的預警能力,值得大大點讚。誠然,這種預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地震預測和預報。準確預測和預報地震,在目前仍是世界性難題。眼下的預警是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導速度快的原理,趕在地震波到達之前,將地震波抵達的時間通報給周邊地區。即在地震波未形成破壞力前告知人們,讓他們及時防范。盡管只是如此,但作用仍不可低估,因為大量的地震及地質災害正是由地震波造成的。

  在與自然災害的抗爭中,人類從未停止科學探索的腳步。每一位為此不懈努力的科研人員都值得敬佩。時至今日,社會更應該加大和強化科學防災的意識與投入,與災害搶時間,為生命安全撐起預警網。特別是針對地震高發帶,應盡快建立起科學預警係統,同時充分利用現有網絡傳播優勢,建起立體化的預警通報網,做到預警資訊的全覆蓋,一旦災害來臨,便能無一遺漏地通知到每一位居民。

  科技的力量,加之社會每位成員的有效防范,這是防禦災害與減輕損失的最現實途徑。(閱 盡)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生態中國·海岱齊魯鐘神秀
生態中國·海岱齊魯鐘神秀
希臘克裏特島幹尼亞風光
希臘克裏特島幹尼亞風光
陜西洛南:周灣蒼鷺千姿百態
陜西洛南:周灣蒼鷺千姿百態
一片林·一群人·40年守護
一片林·一群人·40年守護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4646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