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子課題“廣西石刻總集整理”存在多處錯漏一事日前引發社會關注。據界面新聞報道,6月11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發布通報稱,該研究成果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決定撤銷“廣西石刻總集整理”課題,同時該項目負責人5年內不得申請或者參與申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這一事件之所以引發關注,實在是其中披露出的細節令人咋舌。按照石刻輯校的學術標準,編輯、校勘必須以原碑實物為根據,需要研究者實地訪碑。但從頭到尾,該項目都是在“閉門抄書”中完成的,而且還抄錯了許多內容。也正因此,作為項目成果出版的《廣西石刻總集輯校》一書錯誤百齣,按舉報人石身志的説法,區區300來字的民國碑刻,就錄錯五六十字;而龍勝縣的幾十件碑刻,錯漏的就有兩三千字,簡直就是“爛書”。
從結果來看,這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用個不恰當的例子來説,這本是一手很好的牌,結果被打壞了。一般來説,能夠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項目,都是具有一定學術價值和社會效益的項目,一般都能在經濟和社會雙效益上有所獲益。而該項目如果能夠完成,將對金石學研究和文獻整理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尤其是對於傳統文獻匱乏的廣西以至嶺南地區文獻的整理起到巨大的幫助,
因此往深了説,這也是一種學術腐敗。佔用了國家社科基金的資源,卻如此炮製學術成果,無疑是對學術資源的極大浪費,而相關費用並未用到實處,卻照領不誤,這當中存在的貓膩不言而喻。如今,課題被取消,相關負責人也受到了處罰,也算是玩火自焚、自食其果了。
這件事之所以東窗事發,靠的是一位業餘研究者的“挑刺”和舉報。可以想見,如果沒有舉報人石身志的鍥而不捨地“追問”,這本書很有可能還在以優秀研究成果的面目呈現於眾人面前,這無疑將給後來的研究者或相關專業的學習者帶來巨大的危害。
按理來説,國家社科基金對其資助的項目從資金使用到成果驗收,都有一套很嚴格和完善的規章制度。就以成果驗收為例,任何一筆開支出去的錢,都要有很詳細的憑據,除非造假,不然類似訪碑所産生的差旅費是無法列支的。又比如,在最後的驗收環節,國家社科基金一般會委託相關質檢部門或有關專家,對圖書的質量進行審核,而內容的質量是驗收合格與否的紅線,只要內容質量不合格,就一票否決。按照《圖書質量管理規定》的規定,如果圖書的差錯率超過萬分之一,就可視其為不合格圖書。
因此,我們也不清楚,這個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項目當初是如何通過驗收的,其中到底是驗收流程本身存在漏洞,還是有人為操作的貓膩,甚至是腐敗的行為。這無疑需要有關部門作進一步的調查,以還公眾一個清晰明白的説法。治理學術不端、學術腐敗,源頭的治理固然重要,但出口的審核把關也同樣不容忽視。
另外,從規範學術行為、打擊學術不端的角度來説,石身志的行為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它提供了一條打擊學術造假、學術腐敗的民間監督的救濟通道。這將對那些學術不端卻善於鑽營的“學術腐敗者”起到很好的震懾,“莫忽悠,忽悠必被抓”。(張炳劍)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