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更應關注“魯迅説過”背後的文風問題
2019-05-08 09:03:09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寫文章引用名人名言,這是司空見慣的事。其中,魯迅説過的話,尤其受到歡迎,至于真真假假,那就需要一雙慧眼了。近日,北京魯迅博物館開設了一個網上檢索係統,可以檢索到魯迅生平所有作品中出現過的名言字句。大批網友紛紛前來檢索,檢驗火遍全網的魯迅名言表情包中的名言是否真是魯迅所言。因為查的人太多,網站一度崩潰。

  很多人都看過大量所謂“魯迅説過的話”,也不是沒有懷疑,只是求證有些困難。有些“魯迅説過”,一眼就能看出來,有些則具有相當迷惑性。雖然現在有搜索引擎,不必一本一本去翻書,可是搜索引擎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並不對結果負責。很多時候,通過網絡搜索而來的也是錯誤。現在,有了檢索係統,求證也就簡單了。

  有人説,不僅是魯迅先生,還有很多盛産名言的名人,比如張愛玲、莎士比亞等,都需要有這麼一個檢索係統。從技術層面上講,這可能真不是什麼問題。而且做這件事,除了公益性外,還可以“蹭流量”,不排除有人受此啟發,做一個“名言檢索係統”。可是,即便有了這個係統,就能徹底解決問題嗎?比如作家莫言,就是一個盛産名言的名人。2017年10月,有網友在微博上發了一條“莫言名言”,並@莫言本人。莫言深夜回復“我也想知道這是誰寫的”,否認網友轉發的名言出于自己之口。可就是這樣,還是有大量“莫言名言”存在。

  大量“魯迅説過的話”,是通過社交媒體發出來的。不必諱言,社交媒體之所以有這麼大的熱情,願意“匯編發行”,是有著利益動機的,最直接的一個,就是流量考慮。可這只是供給,而在消費環節,又是一種什麼心理?

  一般來説,名人名言是經得起檢驗的,往往都是用精妙語言講了一個深邃道理,很多名言還富有文字美感。寫文章,是離不開前人肩膀的,前人已經總結出來的經驗,已經得出來的結論,是可以拿來用的。如果每個結論都需要自己推演,那是一個很恐怖的細節工程,真要這麼做,文章沒法寫也沒法看。增強文章的美感、厚度以及資訊量,都可以適度引用名言。有人講,想讓文章出彩,引用名言是個妙招。這是得到公認的寫作技巧。

  現在的問題出現在過度引用上。很多人利用大眾對名人和權威的崇拜與信任,“拉大旗作虎皮”,故意通過引用名言來顯示水準,顯得文章有厚度。很多人寫文章,陳述每一個觀點,都要拋出名人名言,把名人名言拿掉,幾乎沒有了自己的內容。還有一些人,只引用不論證,通過名人名言來代替論證。其實很多觀點根本站不住腳,但因為引用了名人名言,取代了論證過程,有時顯得“貌似有理”,其實是不講理、講歪理。很顯然,這是一種文風問題。

  寫文章不必諱言引用,寫一手好文章,離不開海量閱讀和長期積累。真正需要引起警惕的是過度引用,是只有引用沒有論證,是只有“魯迅説過的話”沒有自己説的話,是用名人名言來掩蓋自己思想的貧乏,是用名人名言來嚇唬人、講偏理。當然,反對這股風氣,並不是反對建立“名言檢索係統”。技術當然有用,但也不能回避文風的問題。換而言之,以後寫作都從係統裏檢索一下,確保“真人真言”,那就意味著沒有問題了嗎?

  面對大量假名人名言的事實,何止魯迅説過的話需要檢索係統。“假”的背後還有“過”,還存在文風問題,也應該關注“魯迅説過”背後的文風。于作者而言,要多講自己的話,多講經過深思熟慮的話;于讀者而言,也要破除權威崇拜,學會獨立思考,不要一看到名人名言就無條件信任。 (東原)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 關心魯迅作品進退實是關心人格養育
    人們關心魯迅作品實是關心人格養育,這才是“魯迅作品大撤退”的核心關切。魯迅的深邃,甚至一些人認為的魯迅作品的文本拗口難讀,都不是缺點。
    2017-08-30 08:10:41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多彩民俗迎立夏
多彩民俗迎立夏
澳“伊拉瓦拉之翼”航展落幕
澳“伊拉瓦拉之翼”航展落幕
北大博士:我在雄安當村官
北大博士:我在雄安當村官
樂享“五一”假期
樂享“五一”假期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446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