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陪伴不是啃老的理由
2019-04-12 09:16:44 來源: 廣州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近期,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63.1%的受訪者認為“陪伴式啃老”會使子女習慣依賴父母,缺少奮鬥動力。在父母為子女付出的度方面,63.8%的受訪者認為對于成年子女,父母不能過度以子女為中心而放棄自己的生活。

  對“陪伴式啃老”,還得一分為二,分開看待其中的“主動型”和“被動型”。“主動型陪伴啃老”是指子女自發逃避獨立承擔生活重擔的責任,將自己對父母的陪伴視作投入,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經濟援助”。“被動型陪伴啃老”則指因“父母之命”舍棄了更優的工作機會回到父母身邊的子女,他們往往面臨收入下滑的尷尬局面。因此,他們的父母難免“心存愧意”,多少想要做些“經濟補償”。這些孩子也就相當于為了“陪伴”父母被動地陷入“啃老”狀態。

  面對這些錯綜復雜的關係背景,外界很難簡單地去評價當事人的是與非。由情感織就的家庭網絡將每位成員聯結在一起,沒有人能夠通過建立一個通用的模型,將雙方的付出定量轉化為一個個具體數值,去比較哪一方的付出更多些。

  要解決這種因缺乏邊界感帶來的現實問題,不妨將權利義務觀引進來。子女要明白,陪伴父母是義務,以陪伴父母為理由索取回報不合情理,但也沒有必要被這種陪伴綁架,犧牲自己的選擇權;而父母呢,也不應讓代際之間的義務陷入無限制的擴張,要知道,“精神贍養”也是贍養的一種方式,無條件地“支援”子女只會讓其成為永遠長不大的“巨嬰”。  (栩希)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 [及時點]拒絕“啃老”不能止于立法
    拒絕“啃老”不能止于立法,下一步還應繼續強化落實和完善細化法律法規,從勸誡、倡導、約束等多方面著手綜合治理,讓“愛老敬老、拒絕啃老”成為社會共識,讓每一位公民都可以自覺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
    2019-01-07 14:48:33
  • “精神啃老”何嘗不是啃老
    “精神啃老”的背後其實是一批“襁褓青年”,他們永遠長不大,這才是該關注的地方。別把自己的精神壓力轉嫁給父母的黃昏。
    2018-04-09 09:20:34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鐵軌上的“家”
鐵軌上的“家”
一片茶葉凝聚一個村莊
一片茶葉凝聚一個村莊
人類首次“看見”黑洞
人類首次“看見”黑洞
春花爛漫時
春花爛漫時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435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