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加強考核制度管理 嚴把高校畢業出口關
2018-07-02 08:35:17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6月21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成都舉行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國教育要扭轉“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現象,要改變大學輕松畢業的現象。隨即,一些大學的校長陸續表態,北大校長林建華指出要釋放師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潛力;清華校長邱勇主張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成長路徑;川大校長李言榮指出要實行“課堂革命”……如果將“快樂大學”現象作為一個結果,導致該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高校課程設置方面的,有創造性能力培養方面的,還有一些教育理念上的。解決的路徑無外乎兩種,其一,激烈的改革,從根源上分析高等教育體制存在哪些問題,從而進行調整和變革。其二,溫和的改良,在現有的制度框架下,通過優化制度設計,加強管理,使之更加符合教育的目標。在筆者看來,激烈的改革和宏觀制度框架的調整需要時間和深度思考。但在現有的教育制度下,加強管理,優化制度設計是一個較快並能較好緩解上述教育問題的方式。

  中國高等教育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管理制度,包括學位制度、學分制度、課程管理制度、學籍管理制度等。在這些制度中,與“畢業出口”緊密相關的就是考核制度。現行的高教考核制度多以考試、論文答辯作為考核手段,並圍繞這些考核活動設置學分、學位、學籍管理制度。如果考核制度能夠100%地發揮作用,就會達到一定的淘汰率,實現高校畢業率差異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上了大學就能畢業”的情況發生。但是很遺憾,目前高校的考核制度並沒有發揮真正的考核作用。

  影響考核制度發揮作用有幾大因素。首先,畢業率和就業率的評價指標影響考核制度發揮作用。教育部評價高校的標準之一就是畢業率和就業率,有的時候學校迫于評價體係要求,尤其是在學生已經找到工作的情況下,學校很少不讓其畢業,盡管從考核指標角度來看,並不那麼令人滿意。只有取消以畢業率和就業率作為考核高校的標準,高校才會突破對畢業出口關進行嚴控的心理成本。

  其次,高校面臨的穩定壓力影響考核制度的真正落實。考核制度真正落實的後果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不被當事學生本人和社會大眾所理解,高校和教師都將面臨極大的壓力,這導致高校常常因為要維護社會穩定而犧牲應堅守的教育原則。高校的職能,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邊界被模糊掉,這極大影響了考核制度的落實。

  再次,高校沒有消化負面評價的能力導致考核過程流于形式。一旦考核不通過,學校缺乏配套的機制來消化這些考核不通過的同學。例如,論文答辯不過,不能授予學位,即便高校頂得住壓力,對策是什麼?是留校繼續攻讀還是取消學位?留校繼續攻讀是否提供宿舍?是否繼續修學分?是否享有食堂用餐待遇?怎樣對這些考核不通過的學生進行管理?這些問題未形成制度機制,導致原本應當履行把關職能的考核過程只能流于形式,學生在事實上具有對考核制度的議價能力——一些學生即便“不合格”也會出廠,流向社會。

  此外,考核制度缺乏科學性也影響了考核的效果。考核制度應當將學校、教師放在適當的位置上。比如在指導學生論文的過程中,教師除了督促外並沒有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能力,經常出現學生到最後提交論文,老師已經來不及修改的情況,但是迫于壓力還要給簽字,否則影響學生畢業。中國的高等教育雖然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但在很多環節上還不夠細化,在教育部、高校、學院、教師這幾個不同的層級上到底應該怎樣賦權,怎樣分配責任,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

  最後,缺乏嚴格的監管制度影響了考核制度的權威性。一些“保研黨”“出國黨”是考試生態的破壞者,每年期末考試,“要分黨”會通過各種方式求得一個讓他們滿意的成績。有時候教師並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的邊界,認為是在幫助學生提供出國便利。有的時候教師也被裹挾其中,因為大學教師團體裏只要有一個老師抵擋不住“要分黨”的壓力,就會對整體的風氣構成不利影響。對這方面需要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強化管理,要將考核制度中的責權明確,規范考核行為,嚴格考核紀律,打擊違規行為,從而形成權威、健康、有序的高校考核體係。(作者:田洪鋆,係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塞上湖城 重構“城市之肺”
塞上湖城 重構“城市之肺”
霧裏看花
霧裏看花
青島:海水浴場享清涼
青島:海水浴場享清涼
全國鐵路暑運拉開帷幕
全國鐵路暑運拉開帷幕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306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