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海歸”張大鵬的“幸福農場”
2020-09-30 18:23:0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9月30日電 題:“海歸”張大鵬的“幸福農場”

  新華社記者楊喆、楊思琪

  從下定決心“不種地”,“逃離”黑土地,到回到家鄉辦家庭農場,“80後”農民張大鵬如今再次扎根黑土地。眼看著近些年家庭農場越辦越紅火,他越來越相信,農業是有奔頭的産業,農民是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是安居樂業的家園。

  “我這個‘海歸’,不是海外歸來,是從海南歸來。”張大鵬家在黑龍江省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煙筒屯鎮廣勝村,從小看著父母種地的辛苦和勞累,張大鵬小的時候就決心要走出村子。

  “春耕時,淩晨4點就要起床,在地裏一幹就是一天,天黑才回家,常常吃不上午飯。”張大鵬的母親陳義芬回憶説,那時候種地靠人力,晚上累得連炕都上不去。

  初中沒念完,張大鵬就選擇離開家鄉到外地打工。齊齊哈爾、哈爾濱、長春、海口……張大鵬越走越遠,幹過裝卸工、採石工,盡管一個月工資只有數百元,他也不想回家種地。

  直到在海南成家立業,張大鵬的生活似乎真正遠離了黑土地。可就在2014年,張大鵬的父親生病,無奈之下,張大鵬帶著妻兒回到東北老家。村裏人紛紛議論:“這娃從小沒種過地,回來能行嗎?”

  張大鵬暗暗下定決心:“他們説他們的,既然我回來就得種出個樣兒來!”

  沒經驗的張大鵬第一年種地還是“栽了跟頭”。春耕時犁的位置沒掌握好,壟距不對,秋收時收割機一進地就把玉米壓倒了。

  從那時起,張大鵬開始虛心向村裏“老把式”請教,只要縣裏和鄉鎮組織農業技術講座,他都去聽。第二年春耕時,他量好壟距,用粉筆畫好標記,靠著這種“笨辦法”,終于有了收成。

  慢慢地,張大鵬種地步入了正軌,他也著手擴大種植規模,流轉更多土地。為了提高效率,張大鵬從親戚朋友處借來23萬元,購置了大型農機具。2017年他流轉土地220多畝,2018年“張大鵬家庭農場”注冊成立,經營更加規范、管理更加科學。

  如今,張大鵬的種植規模已經達到380畝。張大鵬説,這些年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三農”,還加大了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援。

  “我買的免耕播種機總價4.35萬元,國家補貼1.3萬元;拖拉機7萬多元,國家補貼1萬多元;去年底家庭農場獲得了省級示范農場獎勵發展資金8萬元……”張大鵬掰著手指頭算著説,他越幹越有勁兒,如今懷疑過他的村民也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以前我不想種地,現在我為自己是個農民而自豪。”談及未來,張大鵬希望學到更多農業技術,提升農業技術水準,並繼續擴大規模,帶領鄉親們在黑土地上寫下更多致富故事。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載入更多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稻田飄香收獲忙
稻田飄香收獲忙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656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