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瞭望丨中醫藥站上新風口
2020-08-10 17:08:30 來源: 《瞭望》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2月20日,甘肅省中醫院藥學部中藥房,藥師在配制中藥顆粒 范培珅攝

  ◇“疫情期間,我們每天會接到十幾個來自世界各地醫院的咨詢電話,除了之前東南亞、韓國地區的老顧客,法國、德國、西班牙這些歐洲國家的需求量也明顯增加。”

  ◇截至目前,安國市實現鄉鎮級醫院“國醫堂”全覆蓋。2019年全市鄉村兩級中醫藥診療人次數達到318680人次,較2018年增長21.59%

  ◇從望聞問切上雲端,到膏散丹丸實現智能制造,古老的中醫藥與新技術全面結合,在服務健康中國行動中,站上發展新風口

  從《神農本草經》到抗疫良方“清肺排毒湯”,在中華文明的悠悠歷史長河中,中醫藥作為有著數千年歷史的瑰寶,以其獨特的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防治觀,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突出貢獻。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發揮的重要作用更讓民眾對它有了全新的認識。

  近年來,在各項政策的支援下,我國中醫藥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群眾基礎越來越“雄厚”。疫情加快了中醫藥發展和走向世界的腳步,古老的中醫藥與“時尚”的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深度融合,千年瑰寶煥發新生,站上發展新風口。

  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的窗口期

  在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23歲的葉先生7月7日入院時被診斷為新冠肺炎普通型確診病例。經中藥清肺排毒顆粒治療6天,于7月15日出院。他出院時體溫正常大于3天,復查咽拭子病毒核酸連續3天陰性,沒有不適症狀。

  新冠肺炎疫情中,像葉先生一樣受益于中醫藥的患者數以萬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説,中國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佔比達到92%,湖北省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90%。

  “中醫並不都是慢郎中。中醫藥治療流感類疫病,只要病因病機分析透徹,遣方用藥合理嚴謹,就可以很快扭轉病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王志勇説。

  通用方劑“清肺排毒湯”被寫入國家診療方案、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相關中藥企業獲益明顯……經此一役,社會大眾對中醫藥及其適宜技術認可度進一步提升。

  中醫藥在國內不斷發展,國際需求也在增加。在這場席卷全球200多國的疫情中,多國把目光投向中醫藥這一抗疫新利器,傳統國粹迎來振興發展和走向世界的重大機遇。

  安徽協和成藥業飲片有限公司長年向30多個國家出口中藥材和中藥飲片。據公司副總經理趙維合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證實中醫藥療效顯著,世界各國對中藥的需求量明顯增多。

  “疫情期間,我們每天會接到十幾個來自世界各地醫院的咨詢電話,除了之前東南亞、韓國地區的老顧客,法國、德國、西班牙這些歐洲國家的需求量也明顯增加。”趙維合説。

  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3月我國中藥材及中式成藥出口量為1.42871萬噸,同比增長29.9%,出口金額為117.5百萬美元,同比增長11.5%。

  除了向海外供給中藥材,疫情期間,中國還積極向各國分享中藥抗疫經驗,向世界貢獻東方智慧。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孫達介紹,疫情期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意大利、德國、日本等82個國家和地區交流中國中醫藥診療方案、有效方藥和臨床經驗,展示中醫藥全程深度參與疫情防控、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成效;根據需求向10余個國家捐贈中醫藥産品,配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選派中醫師赴27個國家和地區,幫助當地抗擊疫情。

  疫情帶來如此深度和廣泛的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前所未有。在趙維合看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一帶一路”給中醫藥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中藥企業更應提高産品品質,提升國際競爭力,維護好中藥在國際上的形象和聲譽。

  “疫情當前,我國中藥出口逆勢增長,但中藥國際化任重道遠,需要從源頭環節提升中藥産品的品質,並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出去,讓更多人能夠接受和認可中醫理念。”亳州海關查驗科科長王傑説。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楊文明認為,當下是培養中醫藥文化自信的良機,要用現代的、世界的語言來講好中醫故事,為中醫真正扎根海外增添説服力,這也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的重要貢獻。

  政策利好中的守正創新新風口

  盡管在此次抗擊疫情當中,中醫藥發揮了獨特作用,成為中國抗疫方案中的一大亮點。但在網絡上,總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打著所謂的“科學化”“現代化”旗號,從根本上否定中醫理論。

  針對這些爭論,不少中醫從業者表示,無論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還是醫治群眾的頭疼腦熱特別是疑難雜症,中醫藥的療效有目共睹,用療效説話,服務好群眾才是正道。

  從醫近30年的河北省安國市老中醫付輝從市區調到門東村的“國醫堂”後,感觸頗深。“來到這裏的50多天裏,我通過拔罐、針灸、按摩等中醫手段為600多個病人診治,沒想到中醫這麼受群眾歡迎,我也很有成就感。”付輝滿是自豪地説。

  付輝所在的“國醫堂”建于2018年,是鄉鎮衛生院建設的中醫診所,主要為基層群眾提供中醫服務。“基層中醫館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帶給了更廣大的群眾,為老百姓帶來了切實的福利和實惠,也有助于把中醫藥的文化推廣到鄉土大眾。”付輝説。

  截至目前,安國市實現鄉鎮級醫院“國醫堂”全覆蓋。2019年全市鄉村兩級中醫藥診療人次數達到318680人次,較2018年增長21.59%。

  為了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力爭實現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

  “中醫藥領域優化資源配置、完善服務體係取得積極進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于文明説,2019年我國新增備案中醫診所6000多個,74%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標準化中醫館。

  針對民間很多從事多年中醫醫術實踐活動、有一技之長的人員無法通過統一考試取得醫師資格的情況,作為中醫藥法配套制度文件之一,2017年12月20日起施行的《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改“考試”為“考核”,採取專家現場集體評議的方式對實踐技能和效果進行考核,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考核合格後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頒布實施三年來,已有近3800人通過了第一批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有力促進了基層中醫力量發展。

  為了用好經典名方服務百姓健康,近年來國家還多次發布政策意見,要求制定中醫藥典籍、技術和方藥名錄,收集篩選民間中醫藥驗方、秘方和技法;推進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簡化注冊審批;鼓勵中醫藥類老字號開辦中醫醫療機構,將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

  位于安徽亳州的中醫藥老字號承慶堂始創于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近年來,承慶堂加強對古典經方的梳理研究,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適當地增、減、化、裁,整理出一整套膏劑配方,品種多達20余種。

  在發掘和還原古方古法、遵古炮制的基礎上,這一老字號不斷推進機械化生産和新藥研發,將産品擴展至符合現代人生活需求的養生滋補類膏方和風濕骨病係列膏方,銷往全國各省區市。

  “如今健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國家和民間對中醫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我們也得懷著草木本心,傳承守正,尋求創新,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經典名方,更好地造福老百姓。”承慶堂第四代傳人李正風説。

  因其簡便驗廉,近年來,中醫藥受到越來越多老百姓的歡迎。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11.6億人次,比上年增加0.9億人次,增長8.6%。

  讓好方子治愈更多患者,讓中醫藥為護佑人類健康做出更大貢獻,是關心中醫藥事業發展人士的共同呼聲。

  雲端上的新賽道

  一中醫、一脈枕、一枚銀針、望聞問切……這是人們對中醫藥的傳統印象。現如今,中醫藥早已突破人們的傳統認知,搭上新技術的快車實現彎道超越。

  “望聞問切”是中醫獲取疾病資訊的基本手段。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面對面的“四診”難以實現,但對中醫問診的巨大需求和互聯網的發展卻給出了全新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推進了中醫與互聯網結合,走向雲端。

  在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記者看到院長楊文明正在用電腦為一名遠在江西的病人進行“遠端會診”。通過觀察病人上傳的舌苔圖像、對病人進行線上詢問,在非直接接觸的情況下,楊文明開具了一張電子處方。

  “五年前,我就為這個孩子看病。病人兩地來回跑非常折騰。如今通過互聯網中醫院的平臺,我可以通過患者線上發來的照片和視頻為其會診,調整用藥,這樣讓資訊多跑路,他們少跑路。”楊文明説,中醫需要多次復診,而互聯網問診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時間成本,擴大了服務群眾的半徑。

  據介紹,上半年,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累計接受線上問診6500余人次,疫情期間上線電子處方及藥品快遞功能,完成線上處方配送1260張。

  5G網絡等技術更是為互聯網問診助力加碼。為了滿足中醫“望聞問切”對于色差的高要求,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全新上線了“5G互聯網+中醫”,中醫專家可以實時獲取高清舌苔、面色等影像數據。

  不僅望聞問切上了雲端,膏散丹丸也實現了智能制造。

  在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智慧煎藥中心,46臺煎藥機正一刻不停地熬煮中藥,一旁的包裝機將熬好的中藥自動打包,煎藥師再貼上標簽。

  “自動化煎煮大大提高了效率。現在一天可以煎煮300多份藥方,而且通過掃碼實現煎藥全流程追蹤,通過手機可以實時查看到藥品所處的狀態。”智慧煎藥中心主任韓光磊説,病人也可以選擇快遞的方式,由醫院直接寄送回家,實現全流程智能化。

  從一劑湯劑回溯到一粒中草藥種子,物聯網等現代科技助力中醫藥人從源頭出發,保證中藥材的品質,實現標準化。

  攝像頭、感測器、報警係統……在安徽協和成藥業飲片有限公司中草藥種植基地,物聯網係統正對一萬多畝中草藥的生長進行實時監控和智能化管理。

  “我們設定了一套標準化的中草藥生長指標,如果中草藥生長的溫度、濕度或二氧化碳指標不正常,係統會發出報警資訊,工作人員會進行調整。”趙維合説。

  藥材的炮制加工同樣應用物聯網係統進行標準化生産。“目前中草藥的烘烤、幹燥、切制、包裝這一係列流程基本實現機器自動化生産加工,如果指標不達標會發出提醒。”趙維合説。

  加工炮制完的産品則都附有二維碼。“我們從2009年開始著手做安全追溯係統,保證用戶掃碼就可以追溯到産品的各項資訊,讓用戶更加放心。”趙維合介紹説,通過全流程的標準化,協和成生産的中藥飲片得以順利出口到多個國家。(記者 汪海月 田曉航 高博)

【糾錯】 責任編輯: 趙文涵
載入更多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彗星與巨石陣
彗星與巨石陣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34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