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負6.8%到正3.2%,意味著什麼?
2020-08-03 13:01:30 來源: 半月談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從負6.8%到正3.2%,國新辦發布會上公布的二季度GDP增速數據令人振奮。增速轉正不僅表明我國經濟發展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更為下半年繼續復蘇、逐季向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季度強勁反彈

  這一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那麼,3.2%究竟意味著什麼?

  “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我國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實現經濟由降轉升,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殊為不易,這凸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同時也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綜合施策的效果。”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7月16日的發布會上説。

  知名經濟學者管清友表示,二季度GDP增速超過了市場預期,此前不少機構研判二季度大概率能實現2%到3%之間的正增長。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認為,亮眼“成績單”的取得,得益于有力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舉措。曾在一季度受到最大衝擊的第二産業,在二季度出現強勁反彈。二、三産業增長的修復帶動了上半年中國居民收入降幅明顯收窄。

  3.2%也讓原本對經濟增長心存疑慮的人們看到了繼續穩步實現恢復性增長的希望。

  “從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個經濟指標回升情況看,下半年經濟的持續恢復是有支撐的。”劉愛華説,很多指標在3月份以來都出現了明顯回升或者降幅收窄,這種運作態勢表明,總體上疫情衝擊可控,而且中國經濟自我調整能力比較強。

  令人欣喜的是,受疫情影響較小的高技術産業早已開始發力。僅在5月份,3D列印設備、智能手表、積體電路圓片、充電樁等産品産量同比增長均在70%以上。疫情期間還催生了一批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形成新的增長點。

  直面困難,保持定力

  當然,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休戚相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6月24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較4月份報告進一步下調1.9個百分點,透露出並不樂觀的預期。

  同時,從整個上半年來看,GDP增速同比依然下降1.6%。上半年,工業、服務業、消費、投資等主要指標仍處于下降區間。疫情衝擊的損失尚未完全彌補,推動經濟回歸正常水準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更為嚴峻的是,疫情形勢發展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面臨較大的輸入性壓力。無論是前一段時間與北京新發地市場有過接觸的確診患者扎堆出現,還是從厄瓜多進口的南美凍蝦外包裝上檢測出新冠病毒,這些都一再發出警示:防范疫情反彈不可掉以輕心。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奇淵分析認為,下半年經濟復蘇動力能否持續,取決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國內疫情的可控程度;二是疫情持續蔓延對全球經濟衝擊的程度和長度;三是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傳導機制是否順暢。在他看來,鑒于全球市場萎縮,未來總需求的重心仍在國內。

  “相信隨著中國抗疫成果逐漸顯現,三、四季度經濟恢復會更加步入正軌。”管清友説,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長仍處在復蘇通道,GDP增速有望逐季抬升,生産端修復好于需求端。在需求端中,基建投資是相對確定的增長支撐,新基建更是備受期待。

  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認為,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要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而不是簡單重走老路。例如要調整投資領域,在補齊鐵路、公路等傳統基建的基礎上,大力發展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基建。

  總之,未來不會一帆風順,我們還需保持定力,持續在“六穩”“六保”上下功夫,守住民生底線,著力化解風險,不斷創新突破。(記者 毛振華 刊于《半月談》2020年第14期)

【糾錯】 責任編輯: 詹婧
載入更多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彗星與巨石陣
彗星與巨石陣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318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