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甘肅“包師傅”鷺島務工記
2020-06-05 17:13:4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廈門6月5日電 題:甘肅“包師傅”鷺島務工記

  新華社記者閆紅心、付敏

  廈門睿和電子廠25號生産線上,機器轟鳴,膠帶飛轉。包哈麥德全神貫注,十來秒的功夫,一個線束的打結工序就完成了。“膠帶每圈要壓著,不能漏出線來,起止點都要在標準范圍內,多了或少了都是次品。”談及工序的細節,包哈麥德如數家珍。

  “2017年之前,從沒出來務工。”43歲的包哈麥德來自甘肅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包家村,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東鄉族山村的人們都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以前一直在家種田,養幾只羊、雞,一年到頭幾乎沒有存款。”談及過去,包哈麥德頗有不堪回首之感。

  包哈麥德所在的臨夏州是“三區三州”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之一,而東鄉縣更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變化發生在2017年,東部沿海的廈門市開始結對幫扶臨夏州。當年12月,廈門多家企業組團到東鄉縣招工,在村支書苦口婆心的動員勸説下,包哈麥德“極不情願地”報了名。

  “當時我們思想太保守,覺得包吃住還給發這麼多工資,哪有這麼好的事?”包哈麥德説,村裏人很少外出務工,沒人去過廈門這麼遠的地方。“後來村支書向我們保證,只要人過去就行,車票、食宿都由政府安排,我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才來了。”

  剛到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廈門,包哈麥德有些不適應。“廈門氣溫比家裏高太多,飲食也有差異。”他説,以前種田多是做粗活、重活,如今電子廠的工作復雜、精細,需要花更多時間和心思。

  看到身邊福建本地工人幹活速度快、效率高,包哈麥德很著急。“班長告訴我説,做得快不快沒關係,先要把産品做好。”他説,一個多月之後,他逐漸適應了工作節奏。

  如今,包哈麥德已能勝任流水線上大部分工作,成了班長口中的“包師傅”。

  “我和我老婆每人每月有4000元工資,一年下來能有10萬元左右。”談到上班後的收入,包哈麥德笑得合不攏嘴,“以前一直住土坯房,去年回家直接蓋了一座磚瓦四合院。”

  他也漸漸融入城市生活。“漳州鼓鳴岩,泉州九仙山,廈門鼓浪嶼,這些景點我們都去過。”包哈麥德説,以前生活在山區,出行不便,現在有地鐵、公交車,幾塊錢就可以到城裏任何地方。

  包哈麥德沒忘記村裏人。到廈門市一個月後,他就主動“現身説法”,幫助大家打消企業招人是“傳銷”的疑慮。“我們村近300戶人,第一批只出來4個。”包哈麥德説,自己穩定下來後就聯繫村裏人,告訴他們廈門的情況,並幫助後來者適應環境。

  31歲的包哈布都就是包哈麥德的“徒弟”之一。“原來在家種地,農閒時打零工,每月掙2000元左右,老婆和父母都在家照看3個孩子,生活水準很低。”

  2018年11月,在包哈麥德的勸説下,包哈布都和老婆一起來到了廈門。經師傅指點,他們很快適應並穩定了下來。如今,一年半過去,小兩口已攢下10多萬元,正計劃回老家把土坯房改造成磚瓦房。

  隨著“徒弟”們一批批安頓下來,在廈門市幫扶政策的鼓勵下,“傳幫帶”開啟了新一輪接力,後來者也成了“包師傅”。

  包哈布都就介紹了4位村民前來,拿到了政府部門8000元獎勵。“能幫到村裏人,很開心。”包哈布都説,如今許多務工者回村建了新房,成了大家口中“廠子裏上班”的人,在村裏很受禮遇。

  包哈麥德坦言,現在回到包家村,能清楚地看到幾年來的變化:泥濘不堪的土路變成了硬化村道;土坯房逐漸被新建的磚瓦房取代;親戚朋友一起吃飯時,在哪上班掙錢成了繞不開的話題……來廈門務工不僅鼓了大家的錢袋子,還讓大家激發了脫貧的鬥志。

  2017年以來,在廈門市勞務輸轉政策支援下,3萬多名臨夏州貧困勞動力走出大山,走向東部地區。

+1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廣西環江:夏日田園美
廣西環江:夏日田園美
冰雪世界的前進營地
冰雪世界的前進營地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51112607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