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2月7日電(記者鄧瑞璇)“我們中國人,就是能吃苦。苦盡,才會甘來。”舞&上,演員鏗鏘有力的一句話,讓無數觀眾熱淚盈眶。11月底,廣州大劇院的一場演出,吸引了澳門、廣州、深圳、東莞多地觀眾專程前來觀看。
這部名為《苦盡甘來》的話劇,由澳門大學學生會戲劇社與澳門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聯合創作,講述了一對澳門父女在澳門回歸20年間發生的有關親情、友情和愛國情的故事。
從澳門回歸到北京奧運會,再到港珠澳大橋通車,他們的生活與國家許多重大事件相連。父女的故事傳遞出先苦後甜、拼搏進取的人生哲理,折射了國家發展和澳門的變化,將兩代人對家國的愛娓娓道來。
這場充滿感染力的表演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這是一場有靈魂的演出,用‘家’的溫情故事,演繹出澳門人對‘國’的情懷。”專程從澳門趕來觀看的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施家倫説。
《苦盡甘來》創作團隊主要來自澳門大學,這群20多歲的學生用自己的創作與演出,表達澳門的回歸不僅是地緣的相通,更是澳門與祖國人心之間的交融。
“這是我們獻給國家的禮物。”《苦盡甘來》導演、澳門大學學生林綺汶説,“國家經過多年的奮鬥,日益強盛,我們才能享受前人帶給我們的甘甜。希望我們這一代能傳承這種堅毅不屈的精神。”
這是澳門大學話劇社第一部原創話劇,這次演出也是它首次登上公演的舞&。“希望以後慢慢把重心放到澳門本土創作上,結合國家發展的主題,通過話劇,與內地觀眾交流我們對國家發展、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林綺汶説,公演之前,他們曾在大灣區一些高校內交流演出過,廣東觀眾的熱情和包容給了他們很大的鼓舞。
“大灣區青年原創力量正在崛起,我們很開心看到澳門的青年藝術人才和團隊願意主動融入大灣區。”廣州大劇院品牌中心總監劉曉璐説,今年已經有至少四部澳門的劇目通過廣州大劇院的舞&進行演出。同根同源的文化習俗,讓許多澳門的藝術作品雖然扎根澳門人的生活,卻也能引起廣東觀眾的共鳴。
《苦盡甘來》是如今澳門文藝團體在粵港澳文化市場活躍的一個縮影。話劇、舞劇、粵劇、交響樂……除了展演項目越來越多元之外,澳門文化團體在大灣區文化市場中的角色也走向深度融合。
今年6月第三十屆澳門藝術節閉幕式上,粵劇《鏡海魂》一曲贏得滿堂彩。這部粵劇改編自澳門作家創作的同名京劇作品,由澳門粵劇表演藝術家和佛山粵劇院聯手打造。隨後的廣州藝術節上,《鏡海魂》同樣獲得觀眾的好評。
佛山粵劇院院長、粵劇名伶李淑勤在劇中扮演若蓮的角色。首次和澳門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創排非常順利,她覺得這是開了個好頭。這版《鏡海魂》不僅改為粵調南音,還增加了許多非遺和澳門風情元素,這是兩地藝術家溝通討論後的成果。
2009年,經粵港澳三地共同申報,粵劇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粵劇在大灣區有很深厚的基礎,希望以後能繼續深入合作,形成推動粵劇發展的合力。”李淑勤説。
這些年,以廣州大劇院為代表的文化機構也與澳門合作頻繁。“得益於澳門特區政府對文化的支持,除了職業的文化團體外,澳門的民間團體也十分活躍。他們人才相對年輕化,具有國際視野,思想更先鋒大膽,形式方面也更多元。”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梁麗珍説,因此,廣州大劇院的演出經常邀請澳門的導演、編劇、藝術團隊合作演出,具有國際水平的澳門樂團更是成為大劇院的“常駐嘉賓”。
大灣區規劃綱要的&&,讓粵港澳三地的文化溝通愈發密切。粵港澳大灣區藝術節、周一星劇場、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粵港澳青少年粵劇藝術交流……在大灣區的舞&上,越來越多出現澳門的身影,也讓澳門文化團體受更多人喜愛。
“能夠在廣東受到大家的歡迎,這是大家對澳門文化藝術的認可。我們也希望能夠把澳門的文化、澳門對國家的自豪之情表達出來,將來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文化交流進一步加強。”施家倫説。
林綺汶和團隊正計劃着走出灣區,去祖國更多的地方展開巡演,讓更多的人聽到來自澳門的聲音。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