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貴州紫雲有個“扶貧兄弟連”
2019-05-16 16:10:1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貴陽5月16日電 題:貴州紫雲有個“扶貧兄弟連”

  新華社記者蔣成、吳斯洋

  “我覺得扶貧工作不分長幼,只要是你能靜下心來,扎根到一個地方,用心做事,‘90後’照樣可以幹出成績。”崔亞華説。初夏時節,貴州省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小寨關村陽光明媚,作為駐村幹部的他正在村裏的魚塘邊投料。

  2015年,南方電網貴州公司與貴州省深度貧困縣紫雲縣簽署整縣幫扶協議。2016年4月起,貴州電網公司陸續派出粟林、李敬、崔亞華、王源、羅興國、嚴召波、尹忠望7名扶貧幹部組成“扶貧兄弟連”前往紫雲縣開展扶貧工作。

  紫雲縣地處麻山腹地,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經過摸底調查,貴州電網公司對準板當鎮及小寨關村、新塘村、洛麥村“一鎮三村”,制定了“電力幫扶、結對幫扶、駐村幫扶、公益幫扶”4項行動。

  一頂草帽,滿臉黝黑,雙目有神,説著一口流利的當地話,再把褲腳挽到膝蓋,恰如正在下地幹活的村民。記者見到崔亞華,很難將他跟城市來的大學生相聯繫起來。

  29歲的他是貴州電網公司安順供電局派駐紫雲縣板當鎮小寨關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助理。崔亞華原本是山東人,大學畢業後來到貴州電網公司工作,2017年主動申請到紫雲縣進行扶貧。

  “剛來的時候我用普通話跟村民交流,一些年紀大的村民聽不懂,所以我下定決心,用兩個月的時間學會了當地的方言。”崔亞華説。

  小寨關村村民楊秀能對此看在眼裏:“小崔剛來的時候,與我們無法交流,後來經常和當地人學習,沒想到現在當地話講得這麼好。”

  在崔亞華來到小寨關村之前,作為其同事的李敬已早一年擔任小寨關村的“第一書記”。作為一名“80後”,李敬剛到村裏的時候,也遭遇了村民們不認可、不信任的問題。

  “剛開始的時候,老百姓認為我們比較年輕,做事比較毛糙,以為我們只是走一下過場。”李敬説,但他們到每一個村民組去走訪,去了解情況,開院壩會,和村民們面對面進行座談,有的時候座談到晚上十一二點,實實在在地為村民們解決了一些問題。

  小寨關村村主任楊啟榮對這一切深有感觸。“他們沒來之前,村裏的電力不足,用電高峰時飯都煮不熟,吃的都是夾生飯。那時候村裏的通組路、通村公路都沒有硬化,都是一些泥巴路。”楊啟榮説。

  沒有産業驅動,脫貧攻堅就像空中樓閣;沒有項目落地,村民增收就是無源之水。李敬和崔亞華不僅協調資金硬化了村裏的通村路和通組路,利用電力扶貧解決了電壓低、動力電不足的問題,還建起了蔬菜大棚、農家樂、魚塘等項目,拓寬了村民的增收途徑。

  在洛麥村,記者看到成片的食用菌大棚以及光伏板,幾名工人正在疏通大棚周圍的溝渠。洛麥村“第一書記”嚴召波介紹,現在香菇已經採摘結束,正在著手生産菌棒。

  “我們到了以後抓住契機在板當鎮大力推廣食用菌種植,一周之內流轉了洛麥村的110畝土地,目前已經建成165個食用菌大棚,總投資900余萬元。去年130萬元的利潤覆蓋了全鎮2300余戶貧困戶,在年底實現了分紅。”嚴召波説。

  7個人的微信裏,置頂的“扶貧兄弟連”微信群,是貴州電網公司紫雲扶貧工作組組長粟林建的。

  “駐村幹部攥成拳,資訊互通、資源共用、優勢互補,讓團隊發揮磁場效應,放大扶貧效益。”粟林説,“‘扶貧兄弟連’定期溝通,相互合作,就能避免産業發展雷同等問題。”

  貴州電網公司安順供電局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黃勇表示,“扶貧兄弟連”將立足紫雲現有的資源,發展光伏、食用菌等産業,幫助紫雲縣如期實現脫貧摘帽。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福建莆田木蘭陂
福建莆田木蘭陂
南寧:南湖岸邊花飄香
南寧:南湖岸邊花飄香
亞洲文化嘉年華在京舉行
亞洲文化嘉年華在京舉行
山東濟南:初夏泉城美如畫
山東濟南:初夏泉城美如畫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50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