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2019-03-30 09:41:1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圖文互動)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這是冼星海像。新華社發

  新華社廣州3月30日電(記者李雄鷹)珠江畔,二沙島,廣東星海音樂廳臨江而立,似一架撐起蓋面的鋼琴。這座聞名于世的音樂廳以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名字命名。

  冼星海,中國近現代偉大的音樂家。原籍廣東番禺,1905年生于澳門一個貧苦船工家庭,出生前父親已去世。7歲時,他與母親僑居馬來亞謀生,在新加坡養正學校上學,期間參加該校管弦樂隊的活動。1918年回國後,入嶺南大學附中學習小提琴。1926年後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係學習。1928年,冼星海進入上海國立音專學習小提琴和鋼琴,發表了著名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樂》。

  1929年,冼星海赴巴黎勤工儉學,師從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斯。1931年考入巴黎音樂學院,在肖拉·康托魯姆作曲班學習。留法期間,冼星海創作了《風》《遊子吟》《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等十余首作品。

  1935年回國後,冼星海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大量具有戰鬥性和感染力的群眾歌曲,並為進步影片《壯志淩雲》《青年進行曲》,話劇《復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他還參加了上海救亡演劇二隊,後去武漢與張曙一起負責開展救亡歌咏運動。1935年至1938年間,冼星海創作了《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遊擊軍歌》《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開拓了中國現代革命音樂的新局面。1938年,冼星海前往延安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係主任,並在“女大”兼課。教學之余,冼星海創作了《黃河大合唱》《生産大合唱》等不朽名作。特別是國人最為耳熟能詳的《黃河大合唱》,在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裏,傳唱大江南北,極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氣,振奮了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抗敵救國的精神武器,是中華民族不朽的英雄樂章。

  1940年5月,冼星海去蘇聯為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配樂,後因戰爭、交通阻隔而羈留。期間,他創作了交響曲《民族解放》《神聖之戰》,管弦樂組曲《滿江紅》,管弦樂《中國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爾——比戴》等,現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300件;此外,他還撰寫了《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造者》《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樂論文,已發表的有35篇。由于長期勞累和營養不良,致使他肺病加重,1945年于莫斯科病逝。

  冼星海的故裏——國家級新區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一直高度重視弘揚和傳承“堅韌不拔、志存高遠、求真務實、愛國奉獻”的“星海精神”,不但把“冼星海”作為一張文化名片擦亮打響,還把“星海精神”作為教育和激勵廣大幹部群眾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源頭活水,讓“星海精神”薪火相傳,永不止步。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陽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安徽黟縣:油菜花開景如畫
安徽黟縣:油菜花開景如畫
河南信陽:春日茶香
河南信陽:春日茶香
非遺風箏有傳承
非遺風箏有傳承
斑海豹洄遊棲息遼河入海口
斑海豹洄遊棲息遼河入海口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8691124304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