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不上謠言的當到底有多難
2018-11-01 08:59:25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上榜”的謠言之所以讓人關注,是因為它們密切關係到公共利益,沒有人能對此置身事外。而如果稍微細究一下這些謠言,其實並不難發現其荒謬。

  身處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大概誰都見識過網上形形色色的謠言吧?人民網“求真”欄目與百度辟謠&&,近日聯合推出今年第三季度謠言熱度榜,列舉出了十大搜索次數較多的謠言,並以事實真相戳破了這些謠言的泡沫。

  十大謠言,大致可以歸納為這樣幾類:教育、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名人傳言等。從這些大類來看,這些謠言為何從網絡上數量龐雜的謠言中“勝出”,並不難理解。以佔據榜首的“解剖鯽魚就能保送清華北大”來看,涉及教育話題,更準確地説,是事關教育公平問題,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這必然會引發全民關注與熱議。佔據席位最多的是食品安全問題,也在意料之中,因為事關每一個人的健康大事。何況,謠言中的食鹽、饅頭、木耳又是再家常不過的食物。即便再“佛係”的人,也不可能不關心吃什麼會影響身體健康。一言以蔽之,“上榜”的謠言之所以讓人關注,是因為它們密切關係到公共利益,沒有人能對此置身事外。

  而如果稍微細究一下這些謠言,其實不難發現其荒謬。以“解剖鯽魚就能保送清華北大”為例,姑且不説科學意義上的“解剖”與日常生活中的“殺魚”壓根兒是兩回事,只要想想我國高等院校入學考試製度的完善周密,也應該想到這是不可能的事。即便對中學學科競賽不了解,或者缺乏基礎科學知識,只要稍微有點耐心與求知欲,也能找到足夠多的途徑辨明真偽。

  實際上,謠言正是發布者與傳播者利用信息不對稱與受眾心理捏造和傳播的。尤其是一些自媒體或網絡&&,出於流量、績效等現實考慮,或扭曲事實,或斷章取義,或熱衷於製作抓眼球“標題黨”。而部分受眾,既缺乏基本的科學常識,又沒有閱讀完整信息的耐心,更別説抱着質疑和批判精神親自去求證的意識了。一些人找不到信息製造者與傳播者造謠的動機,就秉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或者受到信息發布者拋出的“小恩小惠”而幫助傳播,在無意識中增長了人家收割的流量而不自知。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要減少乃至杜絕網絡謠言,需要從發布者、傳播者與受眾3個環節入手。對於發布者,監管部門與信息發布&&要加強內容審核,堵住謠言傳播的源頭。對於一些屢次傳播謠言而不整改或者因所發布的謠言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機構和個人,要依法從嚴處理。在傳播上,信息傳播服務機構要以必要的技術手段介入,在不侵犯公民隱私和損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對明顯違反傳播規律的行為加強關注,對已被確認為謠言的信息要及時採取措施,避免謠言進一步擴散。

  作為信息接收者,我們也應當對網絡上真假難辨的信息保持警惕與質疑之心,依據常識就能判斷的倒好處理,對於需要鑒定的信息,不妨多查查資料,看看權威媒體的報道,或者查找主管機構的聲明,做到理性辨別。對於實在無力辨別的,不輕易相信與傳播,是明智的做法。(陽柳)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 人民網評:讓“沒底線”的謠言無法蠱惑人心
    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網絡生態是否天朗氣清,網絡空間是否安全可信,事關8億多中國網民的福祉。堅決抵制網絡謠言,嚴厲懲治造謠傳謠者,我們才能從網絡中收穫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18-10-25 11:12:39
  • 對付網絡謠言要下重拳
    網絡謠言,屢禁不絕。每逢颱風、寒潮等極端天氣,更是不請自來。細細觀之,這些謠言全是“套路”,一點也不高級,無非是迎合受眾的獵奇、恐慌等心理,或移花接木,或無中生有,以聳人聽聞、奪人眼球為能事,僅此而已。
    2018-09-19 08:37:38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浙江:金華浦江縣“果蔬寶寶”演繹鄉土風情
浙江:金華浦江縣“果蔬寶寶”演繹鄉土風情
山西黃河濕地“迎來”首批越冬野生大天鵝
山西黃河濕地“迎來”首批越冬野生大天鵝
紅嘴鷗連續34年飛臨雲南昆明越冬
紅嘴鷗連續34年飛臨雲南昆明越冬
各地舉辦勤儉日主題活動
各地舉辦勤儉日主題活動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364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