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失聯狀元”歸去來 我理解他對生活的熱情
2018-11-01 08:59:25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如果設身處地了解這位“狀元”的失聯經歷,及其復雜的心路歷程,人們就可能會多一點理解和同情。

  江西省宜黃縣理科高考狀元楊仁榮一度與家人失聯長達9年。通過媒體報道看到母親病重的消息,這名遊子才回到故鄉。然而,不久以後,他再度離去。

  這一則農家弟子的歸去來故事,因為“狀元”的光環引人矚目,也成為媒體關注的新聞事件。然而,若去掉“狀元”“失聯9年”這些新聞元素,楊仁榮的經歷隱隱折射出許多農村學子都會面對的衝突——因農村與城市、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極大反差,而不得不需要重新達到身心內外的平衡。楊仁榮的經歷或有特殊性,但其啟示意義仍有普遍性。

  楊仁榮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是典型農村子弟。故事的前半段,很傳統,也很勵志;到了後半段,卻是主人公頻頻遭遇困境:不適應專業學習,以肄業身份離校,就業不順利,戀愛也不順利。總之,這是一段很“喪”的經歷。可能正因為前後經歷的巨大反差,導致楊仁榮長期和父母及故鄉失聯。

  正如這位“失聯狀元”的自述:承認自己不是天才是挺痛苦的一件事。楊仁榮對自己成長經歷的先後反差也是不滿意的,敘述中也有一些惆悵失落。而楊仁榮的經歷,從其父母和其故鄉人們的眼中看來,可能有那麼一點“傷仲永”的悲情色彩。他畢竟從幼時的通達聰慧,變成一個普通人,“泯然眾人矣”。

  不過,在這位“失聯狀元”長長的自述中,我讀到的卻不全是無奈和悲情。相反,在其充滿挫折和失敗的經歷中,我反倒感受到了他堅守的銳氣和對生活的熱情。“失聯狀元”故事的結尾,充滿了開放性,主人公仍然選擇遠赴重慶工作。

  我雖然不完全認同主人公的任性行事風格,但特別理解出身平凡的他在都市社會裏的短暫迷失。比如,他説,“畢業後,社會評判一個人成功的標準從學習變成了物質,説一些虛的根本沒用。我覺得壓力很大,來自父母、親戚和社會,這是我不想承受的。”他在北京幾年,覺得自己像一葉浮萍。他總想在很短時間內做出成績,想走捷徑,但現實往往會給他當頭一棒。這些經歷和感悟非常真實,就是你我身邊大多數“北漂”等年輕奮鬥者的縮影啊!我相信它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比他幸運的是,順利畢業了,找到了比較好的工作,憑借自己的努力在都市裏扎根生存。楊仁榮可能就多了一些任性,也多了一些挫折坎坷。

  幸運的是,楊仁榮沒有完全迷失,也沒有放棄理性和思考。他在逼仄的現實中,努力呵護著自己的理想主義。他意識到,“社會是最好的大學,比北大清華還厲害”。他的未來,其實並不那麼悲觀。

  從世俗角度評價,楊仁榮可能是一個生活上的失敗者,甚至是沒有承擔家庭責任的“不肖子”,但是,如果設身處地了解這位“狀元”的失聯經歷,及其復雜的心路歷程,人們就可能會多一點理解和同情。

  教育家蔡元培有雲:“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現代教育,最重要的終究是科學精神的培養和人格的養成。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不應該成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從“失聯狀元”的身上,固然可以讀到挫折和迷失,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人格和精神仍然是健全的。他對生活的熱情並沒有丟棄。就此而言,這位“失聯狀元”帶給我們的不全是愕然和失敗感,與物質意義上的成功相比,對一個人更重要的是對生活保持熱情和夢想。(柯銳)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浙江:金華浦江縣“果蔬寶寶”演繹鄉土風情
浙江:金華浦江縣“果蔬寶寶”演繹鄉土風情
山西黃河濕地“迎來”首批越冬野生大天鵝
山西黃河濕地“迎來”首批越冬野生大天鵝
紅嘴鷗連續34年飛臨雲南昆明越冬
紅嘴鷗連續34年飛臨雲南昆明越冬
各地舉辦勤儉日主題活動
各地舉辦勤儉日主題活動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364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