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工業銹谷到未來秀場,在上海百年創谷尋找轉型密碼
2018-09-26 20:16:1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上海9月26日電(記者周琳 李榮)“北有中關村,南有深圳灣,中有長陽谷”,位于上海楊浦區的長陽創谷依托百年紡織廠房改建而成,如今集聚了200家左右雙創領軍企業和極富雙創特徵的中小企業。百年前,這裏是紡織工業重地;如今,這裏成為一個無邊界的雙創園區。跟著記者的腳步,一起去找尋這裏城市轉型的時空記憶吧。

  10個人裏8個本科以上,從“工業銹谷”到“未來秀場”

  昔日,這裏可以追溯至1920年的東華紗廠。如今園區裏,工廠主體建築完整保留,原有桁車、吊臂重新改造為過街廊道、園區裝飾,原廠鐵軌、管道、儀表、控制箱等元素則盡量修舊如舊。巨大的戶外馬賽克墻上寫著“鵬程萬裏”四個字,紡織機械的老Logo上面,英語流利説的新標簽已經貼上。在這裏辦公的人們,10個中有8個是本科及以上學歷。

  這樣的新舊呼應,成為城市轉型向科技創新要動力的經典案例,這裏也被譽為上海城市轉型、新舊動能轉換的“樣板間”。

  這裏落戶的企業規模次第有序:既有“大象起舞”,英語流利説、智能雲科、愛馳汽車等起步早、發展迅速,在細分領域闖了出來;又有“螞蟻雄兵”,啟迪之星、優客工場等眾創空間和孵化器,伴隨著一些中小企業逐漸發芽……鍵盤聲代替機器的轟鳴聲,新經濟在這裏落戶生根。

  雙創促升級,壯大新動能,長陽創谷是2017年全國雙創活動周的主會場。“長陽創谷是楊浦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生動案例。”楊浦區委書記李躍旗説,從“工業楊浦”到“知識楊浦”是楊浦人的“第一次創業”,現在,楊浦面臨的是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提升創新的集中度、顯示度和貢獻度,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再創業”。

  一杯咖啡的距離,政府陪創新企業一起“創業”

  行走在長陽創谷,最大的感受莫過于這裏的快。創業者們行色匆匆,奔赴在衝向夢想的路上。而為了讓企業能最近距離解決問題,政府部門幹脆也搬了進來。

  創谷門口,一個由標準集裝箱改造而成的“創箱”,變身成為政府部門在創業園內的常設工作站,站內設有楊浦區市場監管局的一個專門工作臺,以及由園區設立的三個創業指導咨詢服務點,共同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無論是企業咨詢、市場監管,還是人力資源、法律服務,都只需步行買一杯咖啡的距離,且立等可取。

  工作站設立前,市場監管部門針對園區內企業的需求,找到企業從成立到成長中的各種痛點難點,建立起一張涵蓋六大事項的服務清單。

  英語流利説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胡哲人説,在這裏政府部門的工作方式也像是創業公司,節奏和辦事效率與互聯網企業“同頻共振”,迅速溝通並解決問題,“對創新創業的支援已經從觀念上外化到行為方式上的轉變。”

  無邊界、有生活,用開放空間換人氣聚合

  長陽創谷的晚上無疑“煙火氣”十足。一邊是雙創企業的燈光星星點點,一邊是廣場、公園和果園裏親子活動頻頻。“無邊界、有生活”的理念讓這個帶著創業基因的園區與周圍的居民區天然地融為一體。

  轉型過程中,楊浦在探索中明確:“雙創”孵化應形成梯度布局和功能錯位機制,校區、園區和社區聯動,學城、産城和創城融合,打造各具特色並有專業導向的“雙創”平臺和載體,讓大學生、“海歸”、科研團隊以及有創業熱情的市民等各類“雙創”主體,都能在楊浦區域內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

  空間開放了,人氣反而聚攏了。這種“無邊界”的創新生態,鼓勵要素自由流動,用戶需求和創新供給無縫銜接,落地也更為順暢。

  “楊浦區現在還有數百萬平方米左右的老廠房,我們將沿用長陽創谷的方式,對這些老廠房改造利用,外表保持原有風貌,但裏面注入全新內涵,對標世界級創谷打造雙創升級版。”上海市楊浦區區長謝堅鋼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金秋草原烏拉蓋
金秋草原烏拉蓋
江蘇揚州:稻谷香 秋意濃
江蘇揚州:稻谷香 秋意濃
流光溢彩照古城
流光溢彩照古城
金秋時節田間忙
金秋時節田間忙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3487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