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北鬥三號係統第九、十顆組網衛星三大看點
2018-07-29 16:02:0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 題:北鬥三號係統第九、十顆組網衛星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胡喆、白國龍

  29日,北鬥三號第九顆、第十顆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此次發射的兩顆衛星是北鬥導航全球組網從最簡係統邁向基本係統的首組衛星。

  北鬥的建設,像一場馬拉松比賽,既考驗耐力又比拼速度。作為“北鬥大本營”之一的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航太五院),此刻正面臨批産新高峰:自去年11月發射北鬥三號首發雙星開始,9個月發射10顆星,北鬥三號正在創造航太界的“中國新速度”。

  “批産”北鬥:向基本係統建設邁進

  隨著北鬥三號“老九和老十”成功入軌,如何“更好、更快、更強”地完成北鬥三號衛星的研制生産任務,成為擺在航太五院研制團隊面前的首要課題。

  發射場數星待發、總裝大廳十余星在研、後續任務設計已經躍然紙上……不論在哪,北鬥三號的研制都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發射場的衛星試驗人員較以往減少近一半,在發射場的全流程時間縮短近三分之一,研制人員和研制周期都大幅縮減。如今的北鬥三號更加注重以科學的管理加強衛星地面試驗驗證,成為“批産”北鬥的創新秘訣。

  北鬥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介紹,以此次發射的北鬥三號第九顆、第十顆衛星為例,航太五院首次在北鬥三號衛星測試中採用遠端測試的方法,前後方實時聯動,極大地發揮了後方判讀專家的保障作用。

  2018年3月30日,8顆北鬥三號衛星在空間“棋盤”上就位,完成了北鬥三號最簡係統的部署,通過扎實的在軌試驗對幾大係統進行了全面“演練”。這一目標實現後,剛剛成功發射的雙星便開始向基本係統建設邁進。

  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介紹:“北鬥三號衛星是由三個軌道面30顆衛星組成的,具體包括三顆同步靜止軌道衛星、三顆同步傾斜軌道衛星和24顆中圓軌道衛星。為了建設北鬥星網,兌現全球導航的承諾,後續的組網任務將更加緊迫,北鬥三號將以更高速的節奏布網。”

  身穿“AR”:智能新技術助力衛星裝配

  在總裝廠房裏,衛星旁邊總是站著一個“奇怪”的人。他頭戴一個神秘裝備,不時喃喃自語,“拍照、錄影、停止”,活生生一個“未來戰士”。

  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總裝檢驗人員,正全神貫注開展衛星總裝測試過程檢驗記錄工作。他頭戴的神秘裝備是航太五院科研人員最新研制的數字化智能總裝檢驗裝備,這項裝備實現了智能穿戴裝備、AR(增強現實)技術與各航太器型號平臺檢驗過程的完美結合,在北鬥三號衛星中成功應用。

  自2017年起,在項目團隊共同努力下,航太五院攻克了一係列智能裝備與檢驗作業整合相關關鍵技術,開發了基于各型號平臺的數字化總裝檢驗係統。

  一些一線科研人員告訴記者,智能係統在解放作業人員雙手的同時,還形成了檢驗作業培訓、作業引導、結構化數據採集、多媒體記錄、檢驗數據包自動生成等功能,不僅提高了檢驗作業的規范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對提高航太器型號數據包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表示,人工智慧新技術在未來衛星總裝測試工作中應用前景光明,項目組後續還將根據航太器總裝工作特點,開展總裝過程預警等各項功能的開發,助力導航衛星等各型號研制。

  造“中國星”:30顆北鬥衛星有效載荷全部國産

  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導航衛星,必須掌握關鍵核心技術。30顆北鬥衛星、有效載荷全部實現國産化,並且只有2到3年的時間,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如果説要實現一兩顆衛星有效載荷的國産化,按照傳統的研制方法還能解決,但是30顆衛星數量巨大且種類各異,就必須尋求更高效的辦法。”航太五院西安分院北鬥三號衛星副總設計師張立新説。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航太五院西安分院在原子鐘、行波管放大器、固態放大器、微波開關、大功率隔離器等5大類19項國産化部件方面推進研制,並以“全國大聯合”的方式,抓總組建了由2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組成的研制隊伍,最終實現了有效載荷部件全部國産化。

  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告訴記者:“北鬥三號性能在北鬥二號的基礎上,提升了1至2倍的定位精度,建成後的北鬥全球導航係統將為民用用戶免費提供約10米精度的定位服務、0.2米/秒的測速服務。”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福建:重拳打擊違法採砂用海行為
福建:重拳打擊違法採砂用海行為
活躍在中國最高鄉的投遞員
活躍在中國最高鄉的投遞員
連續奮戰16天 寶成鐵路順利搶通
連續奮戰16天 寶成鐵路順利搶通
“90後”女村支書“美麗”的故鄉情結
“90後”女村支書“美麗”的故鄉情結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19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