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讓文物建築“活”起來是對它們最大的尊重
2017-11-09 08:49:48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歸根結底,開放的文物建築,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其社會價值。讓文物建築“活起來”,是對它們最大的尊重。

  近日,國家文物局印發了《文物建築開放導則(試行)》。在這一《導則》中,國家文物局積極鼓勵地方政府、文物部門和文物建築管理使用單位進一步加大文物建築開放力度,科學合理開展開放使用活動,明確開放使用的基本原則和底線,在充分保護的前提下,更好地發揮文物建築的公共文化屬性及社會價值。

  《導則》特別強調,加大開放力度的適用對象為所有文物建築,其中提到“重點引導一般性文物建築開放使用”,並提出“現狀尚不具備開放條件的文物建築也應創造條件逐步對公眾開放”。一言以蔽之,國家文物局的態度十分明確——文物建築要開放,不論現狀如何,最終都要盡可能開放。

  從社會文化效益的角度上看,這無疑是一件利遠大于弊的好事,值得我們為此歡呼,同時也需要各地文物建築工作者的大力落實。

  文物建築的價值究竟體現在何處?主要説來,無非是兩點。

  第一,文物建築本身就是有著寶貴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産,蘊含著重要的考古價值,不少文物的建築結構,就是傳統建築工藝的實體文獻材料,而名人故居中知名歷史人物的生活痕跡,也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第二,文物建築也有重要的文化傳承與文化傳播功能,歷久彌新的文物建築,可以向今天的人訴説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傳承曾經輝煌的傳統文化,同時也能進一步向國內外的廣大遊客傳播這些文化,促進文化交流,激發文化活力。

  一處文物建築如果不能開放,就意味著它只能實現第一種價值,而無法實現第二種價值,這無疑令人婉惜。

  過去,由于文物保護技術不成熟,相關資金不充足,有些文物建築就連修繕維護都很困難,確實難當開放之任。即便是大名鼎鼎的故宮,也因為人力不足、修繕不充分的原因,有很多宮苑不能開放。但是,隨著我國不斷走向富強,國家對文物保護的投入也日益增大,國內外的考古和文物保護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和過去相比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確實可以為以前不宜開放的文物建築“創造條件”。在過去幾年裏,我們已經看到了不少這一方面的成果,故宮首次開放慈寧宮和東華門城樓、北海公園首次開放漪瀾堂建築群……《導則》的出臺有望加快全國上下進一步開放文物建築的步伐,很有現實意義。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一部分文物建築不是因為難以修繕維護而不能開放,而是因為遭到了某些單位的長期佔用,而無法對外開放。以往,這些單位在被要求騰退時,往往聲稱“條件不具備”,但《導則》的出臺直接粉碎了這個借口。以後,佔用單位從文物建築中撤出,將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不會再有“條件具不具備”的問題。當然,我們也要看到,讓既得利益單位把文物建築“還”給公眾並不是那麼容易,其中還需要文物保護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歸根結底,開放的文物建築,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其社會價值。讓文物建築“活起來”,是對它們最大的尊重。在這一方面,我們還需要做出許多努力。《文物建築開放導則(試行)》的出臺,為文物建築的開放工作吹響了進軍的號角,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的一天,我們將能夠暢遊所有文物建築,感受其中的歷史情懷,傳播其中承載的經典文化。(楊鑫宇)

+1
【糾錯】 責任編輯: 年巍
相關新聞
  • 如何能優雅地欣賞故宮文物
    幾年之後,故宮不斷修繕並擴大了開放規模,但展覽旺季和節假日期間依然遊客扎堆,在重要展品展出期間依然需要“故宮跑”,而且是排隊幾小時觀賞五分鐘。
    2017-09-19 08:52:50
  • 謹防盜墓文化助推文物犯罪
    除了嚴厲依法打擊之外,還要做好反盜墓的宣傳工作,各地的歷史類博物館要承擔起應有的責任,文保部門、公安機關等單位或組織也要積極參與宣傳活動。
    2017-09-15 08:52:29
  • 保護文物應形成多渠道監督
    據報道,2017年下半年,國家文物局將全面加強文物安全工作,對文物安全問題多、文物違法犯罪案件多的省份、地區進行抽查暗訪、專項督查。
    2017-07-26 08:50:08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浙江義烏商家全力備戰“雙十一”
浙江義烏商家全力備戰“雙十一”
消防安全進校園
消防安全進校園
坦桑尼亞一小學發生爆炸5名學生死亡
坦桑尼亞一小學發生爆炸5名學生死亡
浙江:常山胡柚進入採摘季
浙江:常山胡柚進入採摘季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192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