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帶拼音的道歉信示范了公共教育
2017-10-31 08:47:22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對不qi,今天我zhuang shang一位弟弟……”日前,深圳一名七歲小學生騎單車撞倒三歲娃娃,因溝通不暢未作處理各自回家,當小學生媽媽下班知曉後,讓他手寫六份夾雜著拼音的道歉書,在全小區張貼尋找被撞的孩子,最終成功找到並登門道歉。這封致歉信在貼出後,被網友點讚無數。

  小孩之間發生矛盾,或因為不小心惹到麻煩,這可能是為人父母經常遇到的事情。但處理方式卻可能大相徑庭。有的父母可能會當成小事,以“孩子還小”之名小事化了即可;有的家長“護子心切”,可能忽視原則是非,把原本再小不過的事情升級為大人之間的矛盾。相較而言,這次新聞中的媽媽的選擇,堪稱是一次完美的示范。

  在要求兒子寫完道歉信後,這位媽媽還進行了補充,文中她一再表示抱歉,稱發生這樣的事是自己教育的疏忽,提出如果被撞的寶寶需要去醫院檢查和治療都會負責,並在文末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希望通過這件事讓孩子知道對錯,明白犯錯要承擔責任。”這種做法實際上傳遞出兩種價值示范:一、不因為是孩子犯錯了就可以放棄“認錯”原則;二、不推卸自己作為父母的教育責任。現實中,能夠真正做好這兩點的,估計還真不多。

  這首先是一種家教的示范。孩子犯錯了,讓他寫道歉信,並帶著孩子登門承擔責任,這是在事件處理上的負責,同時借由一次意外事件,這位媽媽完成了對自己孩子的責任教育。我們都説孩子是在犯錯中成長的,其實只有在這種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積極承擔責任的“犯錯”中,孩子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在這一點上,家長的教育意識和教育方法是否恰當,其實是孩子是否能夠在錯誤中成長的關鍵。

  經由輿論關注,這起“小事件”其實也發揮了公共教育之效,當令所有家長有所學習和觸動。一方面,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長的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非常重要。現實中,每個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有著非常高的期待,但父母的“示范”卻多被忽視,教育孩子的“道理”,放在自己身上卻往往做不到;另一方面,孩子犯錯,不能想當然地拿著“畢竟是孩子”來作辯護,可以沒有懲罰,但明確是非、承擔責任卻是必需的。

  在當前的公共輿論中,有不少因為孩子的“小事”而最終引發輿論關注的“大事”,其中絕大多數都與為人父母和成年人的不當處理有關,相較而言,這次拼音道歉信事件的處理,無疑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孩子越來越多地進入公共場所的今天,父母對孩子的家教,包括規則教育、情商教育以及父母自身的教育能力,實際上顯得越來越重要,也是消除不必要摩擦和溝通成本的重要一環。

  這起事件最終獲得被撞小孩父母的原諒,雙方“皆大歡喜”,就是一個很好的注腳。(朱昌俊)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貴州丹寨:吃新節 展盛裝
貴州丹寨:吃新節 展盛裝
蜂鳥鷹蛾戲花忙
蜂鳥鷹蛾戲花忙
中國國際時裝周拉開帷幕
中國國際時裝周拉開帷幕
高原戈壁中的“巡天者”
高原戈壁中的“巡天者”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188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