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美四國聯合開展高中生安全意識調查結果發布
近年來,全球化、城市化、機動化和環境改變使得青少年的意外傷害和暴力傷害增多,如何加強青少年的安全意識成為各國青少年工作者共同關注的重要話題。在此背景下,中國、美國、日本和韓國四國相關研究機構於2015年聯合開展了高中生安全意識及問題比較研究,研究結果今日發布。報告顯示,中國學生過度保護現象嚴重,安全教育狀況堪憂,與美、日、韓差距不小。
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的中國高中生認為社會安全,高於四國平均水平3.0%,反映多數高中生對我國社會治安秩序與公共安全有信心,持肯定性評價。同時,也有近半數中國高中生認為日常生活中的不安或危險因素有所增加,高於四國平均水平1.7%。專家解讀,這一方面是當代中國轉型時期社會風險增多的客觀反映,同時也是中國高中生隨着年齡增長對風險感知增多的主觀反映。
—— 中國高中生遭受暴力等侵害侵權的現象較為突出,但接受過預防暴力或犯罪侵害自我保護教育的比例較低,在四國中唯一不足一半
調查顯示,中國高中生遭受暴力侵害現象較為突出:有40.5%被當面譏諷或辱罵過,有27.6%被同學或夥伴孤立過,11.5%被威脅恐嚇過,11.3%挨過打,4.0%錢物被搶過,比例雖明顯低於美國,但高於日、韓,在亞洲三個國家中最高。報告分析,被威脅恐嚇、被同伴孤立等冷暴力行為,也許不會給青少年帶來身體和財物的損害,但其造成的精神傷害不容忽視。
調查發現,中國高中生遭遇侵權現象尤為突出:44.5%的中國高中生有被偷拍照的經歷,分別比美、日、韓高21.6%、32.6%和36.7%; 34.3%的中國高中生有過錢物被盜的經歷,分別比美、日、韓高1.8%、24.7%和13.9%。
然而,僅有不到一半(47.8%)的中國高中生接受過預防暴力或犯罪侵害的自我保護教育,在四國中最低,比例懸殊,分別比美、日、韓低21.5%、12.6%和30.4%。16.1%的中國高中生&&最需要相關方面的教育,居於中國高中生最需要的安全教育之首。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旭東介紹,“中國青少年比較而言,無論是從侵權現象的發生情況,還是從安全教育現狀及需求來看,中國高中生預防暴力或犯罪侵害的自我保護教育相對較弱,亟待加強。”
——中國高中生遭遇網絡侵權現象突出,且接受過網絡安全教育的比例較低
調查發現,中國高中生遭遇網絡侵權現象最突出,遭遇網絡暴力在亞洲國家中也最突出。在網絡隱私侵權方面:47.2%的中國高中生有過網絡密碼被盜的經歷,分別比美、日、韓高出34.6%、44.2%和23.3%,大幅度拉升了平均水平(21.1%); 11.5%的中國高中生個人信息(姓名、&&方式、所在學校等)在網絡上被惡意亂用,在四國中最高,高於平均水平2.5%。在網絡詐騙侵權方面比例懸殊更大: 42.3%的中國高中生在網上收到過虛假的付款要求,分別比美、日、韓高出34.7%、30.5%和37.9%,高於平均水平25.8%;17.0%網上購物被欺騙過,分別比美、日、韓高出11.0%、15.7%和12.6%,高於平均水平9.8%。
調查顯示,在網上遭遇過被威脅恐嚇(7.5%)、個人的照片或視頻被惡意傳播(7.0%)、團夥欺負(5.0%)等網絡欺凌行為的中國高中生均低於美國,但高於日、韓,在亞洲國家中最高。與傳統欺凌相比, 網絡欺凌途徑更多、實施更易;約束更少、監控更難;傳遞更快、 波及更廣,從而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目前,我國法律對青少年的網絡保護還是處於相對缺失狀態。
調查同時顯示,61.6%的中國高中生接受過網絡安全教育,在四國中比例最低,分別比美、日、韓低11.9%、25.1%和3.4%。且僅有4.5%的中國高中生認為自己最需要網絡安全教育,在最需要的11項安全教育選項中排倒數第二位,在四國中也最低,比最高的日本(20.6%)低16.1%,比美、韓低3個百分點左右。日本高中生接受網絡安全教育情況最好,對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認識最高,遭遇網絡暴力和侵權行為也最少。
張旭東介紹,隨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互聯網已經成為青少年成長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青少年的網絡安全教育已成為時代的呼喚和社會的共識。應將其納入學校和社會安全教育的範疇,幫助高中生認識到身邊存在的網絡安全威脅,提高個體的防範意識。更為重要的是,應加強網絡環境的治理,特別是加快網絡立法進程,完善依法監管措施,有效化解網絡風險。
——中國高中生最需要防範暴力或犯罪侵害的自我保護教育、運動傷害的預防和應急處理方法和青少年有害環境或信息中的自我保護教育
調查顯示,中國高中生最需要的安全教育前三位分別是防範暴力或犯罪侵害的自我保護教育(16.1%)、運動傷害的預防和應急處理方法(15.1%)和青少年有害環境或信息中的自我保護教育(12.6%)。美國高中生最需要心臟復蘇等急救措施訓練(23.0%)和防範暴力或犯罪侵害的自我保護教育(19.6%);韓國高中生最需要的安全教育前兩項和美國一樣,比例也相差無幾;日本高中生最需要的是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避難訓練(24.1%)和防範暴力或犯罪侵害的自我保護教育(20.1%)。
張旭東介紹,四國高中生都非常需要防範暴力或犯罪侵害的自我保護教育。青少年暴力是一項全球公共衞生問題,現在已證明具有成效的預防項目有兩個:一是幫助兒童和青少年進行憤怒管理、解決衝突和具備解決問題所必需的社會能力的生活技能和社會發展項目;二是以學校為基礎的反欺凌預防項目。
張旭東同時介紹,除此之外,中國高中生最需要運動傷害的預防和應急處理方法,體現我國這方面安全教育的缺失:高中生運動傷害發生率高,但不到四成中國高中生(39.4%)接受過相關教育,不僅明顯低於其他三國,在中國高中生接受過的11項安全教育中也排倒數第三;中國高中生對有害環境或信息中的自我保護教育需求較高,則體現了目前我國環境,包括社會、生態和信息環境方面存在和暴露的若干問題對高中生的影響。
——中國高中生過度保護現象客觀存在,不利於安全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調查顯示,中國高中生的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安全問題,例如,93.1%的中國父母會在參加戶外活動前提醒注意安全,比美、日、韓都高出30%以上。研究人員隨機訪談發現,中國父母雖然經常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但缺乏具體的安全教育措施。相關調查顯示,中國青少年過度保護的現象客觀存在,即為了保護孩子不受傷害,父母就盡量少讓孩子參與各種實踐活動。
31.2%的中國高中生有過切傷經歷,分別比美、日、韓低53.3%、32.5%和33.9%,均低了一半還多,這與中國高中生參與家務勞動較少有一定&&,因為切傷主要是工具傷害。近一年,不到一成中國高中生(9.9%)多次參加過登山、野炊、露營等戶外活動,分別比美、韓低15.4%和4.1%,與日本相當,低於四國平均水平3.8%。
調查顯示,參與實踐活動少,體質就會下降,一旦活動就更容易造成傷害。近一年,有兩成(19.9%)中國高中生發生過中暑、脫水現象,比例在四國中最高,分別高於美、日、韓5.1%、4.5%和18.1%。脫水一般是人體因為病變引起的;中暑與環境因素和個人體質有較大關係,高中生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或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體力活動的機會並不多,在升旗儀式、課間操、體育課等發生中暑則大多數與體質較差有關。
過度保護、缺少實踐活動還會造成青少年的退縮行為,抑制青少年的冒險創新精神。65.6%的中國高中生擔心自己參加戶外活動是否會受傷,比其他三國都高出20%左右,高於四國平均水平19.4%;71.6%的中國高中生認為自己喜歡挑戰各種事情,在四國中比例最低,分別低於美、日、韓15.4%、5.9%和6.5%。
據介紹,本次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調查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韓國青少年開發院及美國艾迪資源系統調查於2015年10月~12月在四個國家同時實施,調查對象為高中1~3年級的在校生,其中韓國只有1~2年級。中國的被試取自大連、北京、常德、廈門、西安、昆明共6個城市的24所中學。(記者趙婀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