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時政 國際 財經 高層 理論 論壇 思客 信息化 炫空間 軍事 港澳 台灣 圖片 視頻 娛樂 時尚 體育 汽車 科技 食品
韓國頻道
首 頁 內政經濟文化軍事地方外交社會科技評論韓語娛樂旅游時尚留學圖片TV商務

“衛星”與“導彈”發射 區別在哪?

2016年02月07日 09:04:3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2月7日電 朝鮮7日宣布使用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顆地球觀測衛星。美、韓、日等國則懷疑朝鮮實際上試射了一枚遠程彈道導彈。

  到底是“衛星”還是“導彈”?一詞之差背後透着不同的策略。

  1月6日,朝鮮宣布進行了一次“氫彈”試驗。(圖片來源:新華社)

  國防大學教授王寶付説,衛星發射和彈道導彈發射在技術上相通,通過衛星發射活動來改進彈道導彈技術完全可行,朝鮮進行衛星發射活動意在規避聯合國制裁決議,打擦邊球,而美日等國的説法目的則相反。

  彈道導彈可用於投射核武器,朝鮮發展核武器已經公然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朝鮮不應進行與“彈道導彈計劃有關的活動”。

  據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劉天聰介紹,彈道導彈與民用運載火箭最大的不同有三點:

  一是載荷不同。彈道導彈搭載的是彈頭,可以是由高爆炸藥製造的常規彈頭,也可以是核生化彈頭,彈頭需要從大氣層外重返大氣層內,涉及再入的問題;而運載火箭一般搭載的是人造衛星,如果不是返回式衛星的話,不用考慮再入大氣層,將衛星準確送入軌道即可。

  二是控制與導航系統不同。彈道導彈的目的是將彈頭準確投送至目標,因此需要匹配彈頭的制導系統;民用運載火箭不需要這些。

  三是部署與發射方式不同,考慮到生存性和實戰隱蔽性,彈道導彈一般採取井下發射、公路機動發射或潛艇發射;而民用運載火箭在發射場公開發射即可。

  針對朝鮮核試,韓國總統樸槿惠1月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呼籲國際社會對朝鮮做反映。(圖片來源:新華社)

  王寶付説,彈道導彈因要打擊地面或海上目標,在飛抵既定空域後,彈頭需要再次進入大氣層,這一過程彈頭將承受高溫高壓,對技術水平要求很高。從目前情況看,朝鮮是否完全掌握這項再入技術值得懷疑。

  朝鮮此前分別於1998年、2009年和2012年先後4次宣布進行衛星發射活動。王寶付説,從朝鮮歷次發射活動觀察,朝鮮的彈道導彈技術取得了一定進步,比如射程確實增加了,但是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每次發射都不圓滿,有時火箭發射後最終落在了哪,朝鮮自己都説不清楚。

  王寶付&&,就朝鮮導彈技術到底到了什麼水平,美國憑藉自身先進的技術水平和強大的情報獲取能力,雖然不能説完全掌握,但大致判斷準確,只是對外一般會故意誇大朝鮮的導彈威脅。美國這樣做是出於鞏固與日韓等國的同盟關係,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部署反導體系,牽制地區有關國家等一系列戰略考量,朝鮮則會將計就計,借機宣傳自己的技術,因此容易使外界産生誤判。(完)(記者馬驍,編輯胡若愚,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簡訊:朝鮮發射“遠程火箭”

圖説|發射衛星前,金正恩都做了些什麼

快評:半島生亂百害無益

聯合國安理會可能在今日舉行緊急會議討論朝鮮發射遠程火箭一事

韓軍方正在追蹤探測火箭發射軌跡

真相 | 朝鮮衛星發射場什麼樣?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偉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7137000000000000001110347135082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