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時政 國際 財經 高層 理論 論壇 思客 信息化 炫空間 軍事 港澳 臺灣 圖片 視頻 娛樂 時尚 體育 汽車 科技 食品
韓國頻道
首 頁 內政經濟文化軍事地方外交社會科技評論韓語娛樂旅遊時尚留學圖片TV商務

韓國“奮鬥姐”相夫教子25年後遠赴三峽留學逐夢

2016年03月30日 20:13:12 來源: 荊楚網

  韓國“奮鬥姐”康善喜在三峽大學圖書館內看書

  韓國“奮鬥姐”康善喜在校園內賞花仍不忘帶著書

  “奮鬥姐”康善喜在三峽大學圖書館前

  三月的三峽大學,求索溪畔楊柳依依、桃花綻放,引來數萬市民踏春賞花。而在該校就讀的2014級研究生康善喜,在踏春拍照間,仍隨身帶著兩本要看的書,自然中透著一股知性的優雅和好學。

  康善喜來自韓國,但與該校其他學生最大的不同卻不是她的國籍,而是她已近48歲的年齡。在家相夫教子25年後,康善喜再拾自己的“漢語夢”,不遠萬裏來到三峽大學留學,攻讀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向碩士學位。

  25年隔不斷的漢語夢

  康善喜1968年出生于韓國慶尚北道龜尾市,父親雖然只念過初中,卻是中國傳統文化迷,很喜歡寫漢字。康善喜從小受到父親的感染和熏陶,漸漸地也對中國傳統文化産生了濃烈的興趣,早早就在心中種下了一個漢語夢。

  她在初中、高中時認真學習寫漢字,並于1985年進入韓國大邱慶北大學中文係學習,開始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如《詩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以及唐詩宋詞等等。

  本以為就此走進自己“漢語夢”的康善喜,卻在大學畢業後不得不屈從于社會和現實。在與大學時的戀人結婚後,他們有了兩個孩子,她不得不過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而自己繼續學習漢語、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夢想就此被擱置。

  即便是這樣,康善喜還是利用空閒時間去韓國教漢語的私人書堂學習中國古典文學,如《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古文觀止》等等。這些經典,康善喜都視為珍寶,從中受益良多。

  當兩個孩子漸漸長大先後讀了大學,丈夫也忙于自己的工作,康善喜終于“閒”了下來。相夫教子25年後,康善喜決定到中國來留學,“追求自己作為‘人’真正的價值。”

  與丈夫和孩子們商量後,康善喜的計劃得到了家人的支援。經與三峽大學有合作關係的韓國威德大學中文係成潤淑教授推薦,康善喜于2014年9月來到三峽大學,開始了自己的留學逐夢生活。

  是“康媽”也是“奮鬥姐”

  初來中國留學,康善喜的生活、學習遇到了不少困難。地處中國南方的宜昌,氣候條件和韓國差異很大,沒有室內地面供暖,空氣潮濕,衣服、被褥總是潮乎乎的,康善喜對這裏的生活並不是很適應。

  生活的困難康善喜並不畏懼,但突然轉換而來的漢語環境卻是一個大挑戰。盡管自己曾學習中文,但完全處于現實的漢語國度,康善喜存在很大的聽力障礙,和他人的交流也是在一個很緩慢的狀態下進行。

  在學習方面,圖書館的書籍和韓國的放置順序不一樣,想在圖書館下載資料也不熟悉;寫課程論文要閱讀大量書籍,而她要一個月才能看完、理解一本中文書;更大的挑戰是她的研究方向要求還要閱讀大量的文言文古籍,這即便是對于一個中國中文係的學生來説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諸多的不適應、學業的挑戰和對家人的思念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剛來不久時,因為語言不通連傾訴的朋友都沒有,無助和孤寂時常襲來……然而這些都沒有阻擋住康善喜求學的步伐。

  冬天濕冷,她便在房間各處放了除濕劑,一有機會就曬被子,還買了很多羽絨服;不會使用圖書館資源就找中國同學和圖書館管理員幫忙,慢慢地搜尋、借閱書籍和下載資料都不是難事。漸漸熟悉圖書館環境後,康善喜覺得在圖書館學習很舒服、很方便,于是她成了圖書館裏的“泡館”常客,甚至與圖書館裏的好幾位老師成為了好朋友。這不僅讓她孤寂的情緒一掃而光,還有了漢語的練兵場。

  “第一次見到康善喜,就覺得有點特別,不太像中國人,每次在四樓看見她,都微笑點頭,很有禮貌。”這是康善喜帶給圖書館陳麗麗老師的第一印象。隨著交往增多、了解深入,她發現康善喜“不認生,很快能和人打成一片”“ 性格特別好”“謙遜”“中文歌唱得特別好”,這讓她更覺得喜歡。“康善喜這麼大年紀了還在讀書,學習執著,很有熱情,我確實很佩服她!”

  于是,康善喜的生活有了新規律:她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去操場晨練半個小時,回來洗漱、吃飯,然後便是去圖書館學習。

  勤奮、謙遜而又執著的康善喜同樣很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她的導師羅淩博士説,“康善喜認真嚴謹的態度、在信仰上和專業研究上的追求將有助于她排除各類障礙,做出優秀的論文來!”

  因為她的年齡幾乎和同級的研究生同學的媽媽們的年紀相倣,加上她待人親切溫和,同學們都親熱地喊她“康媽”。而“康媽”的勤奮執著也感染了很多中國學生。

  “在平常的生活中,康媽待人真誠熱情,善于稱讚別人,”文學與傳媒學院2014級研究生李偉偉説,“康媽是我們心中的‘奮鬥姐’,更是我們努力的榜樣!”

  歸國願做中韓文化傳遞者

  不覺間,康善喜來到三峽大學已有一年半的時間。回首留學歲月,她説自己收獲很多。“在韓國的時候不敢説漢語,來中國以後,打破了自己説漢語的壓力和障礙。認識很多朋友,交流各自國家的飲食、服飾、文化等,也是一種收獲。”

  隨著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康善喜愈發喜歡上了中國文化,更發現想學的東西太多太多。

  她特別喜歡吃中國菜,到圖書館老師家學包餃子,接觸並喜歡上了中國京劇;她喜歡中國的服飾,陳麗麗老師送給她一件旗袍,她愛不釋手,還特地穿了這身旗袍去臺灣旅遊;而史立慧老師的一句宜昌話“倒拐子”更勾起了她學習宜昌方言的興趣,想成為韓國浦項市會説宜昌話的第一個人……

  她説,如今中韓文化經貿及各方面交流頻繁,自己學成歸國後願做中韓文化的傳遞者,為中韓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微薄貢獻。將來要是家鄉浦項市和宜昌市有文化交流,自己很樂意當志願者。受她的影響,在大學讀英文係的兒子也開始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想要學習漢語。

  康善喜説,她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在畢業論文完成後,帶著家人遊宜昌。“宜昌有很美麗的三峽風光,很多中國的詩人在這裏留下了美麗的詩篇,我要帶自己的家人來看看。”(通訊員余東山 張允)

 

推薦閱讀:

第3屆中日韓'東亞文化之都"交流活動開幕

不看就OUT啦!詳解《太陽的後裔》10大爆紅之謎

“新韓劇熱”促兩國文化交流 中韓青年走更近

一位文化學者眼中的韓流進階史

【糾錯】 [責任編輯: 田明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71370000000000000011103461352376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