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中國向貧困宣戰 決心五年脫貧7000萬人口
據韓國媒體11月16日報道,韓國有句俗語,“國家也拯救不了貧困”。想要把全部國民的貧困狀況扭轉過來,好比上天摘星星一樣困難。但是,現在有一位人物將挑戰我們認為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下定決心,決定在中國共産黨創黨100周年,即2021年之前使現在7000萬名的中國貧困人口全部成功脫離貧困的束縛。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在長期積貧積弱的情況下,共産黨的任務十分艱巨。1978年,中國97.5% 的農民屬於貧困人口,農村貧困人口總數達到7.7億人。這也是當時中國領導人選擇改革開放的決定性原因之一。
鄧小平提出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口號,中國開始通過兩個階段的努力促進發展。第一階段,是要使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這在現在常被稱為鄧小平的“先富論”。第二階段,這些先富起來的人和地區帶領其他的地區人民富起來。這就是常説的“共同富裕倫”。因此,中國的改革開放歷史也是脫貧致富的歷史。
到了江澤民時期,中國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私企也納入社會主義的懷抱。胡錦濤主席則是將重點放在了經濟高速增長背景下的社會矛盾,提出了“和諧社會論”。在2012年習近平主席上&後,實現“中國全面小康社會”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這表明,全中國將近14億人民將在基本衣食無憂的前提下,達到可以適當享受文化生活的水平了。
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大規模脫貧運動早在1986年就開始了。當時設立了專門脫貧機構,規定了貧困的標準,公布了國家級的貧困縣。當時經常討論的兩個概念是絕對貧困基準和低收入基準,二者在2008年被統一為國家貧困基準,規定凡是年收入低於1067元的人口都屬於貧困人口。隨着經濟的不斷發展,貧困的基準也不斷上調。2009年為1196元,2010年為1274元,2011年至今為2300元。
隨着貧困基準的上調,每年國家級貧困縣的數字不降反升。86年貧困縣有273個,88年328個,94年592個,2001年在東南沿海地域發達城市的幫助下,這個數字沒有再上升。與此相反,中國的貧困人口數字卻是不斷減少。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貧困人口減少了6億人次,根據2014年的統計,目前的貧困人口只有7000萬名。雖然數字還是很龐大,但不斷減少的趨勢喜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中國將從今年開始直到2020年為止(即十三五計劃期間),幫助7000萬名貧困人民全部脫貧。計算下來,每個月都將幫助100萬名民眾脫離貧困。習近平在10月17日召開的第二次中國扶貧日上&&,“在扶貧的路上,不允許有一名掉隊的成員。”由國家副總理汪洋領隊的國務院脫貧領導小組也擴大編制,努力幫助人民脫貧致富。這可以看出中國當代領導人在脫貧上的決心。
習近平用“六個精準”來詮釋自己的脫貧戰略。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確保各項政策好處落到扶貧對象身上。
不過,脫貧的道路並不是暢通無阻的,中國還面臨着兩大障礙。目前的貧困人口多來自於喪失勞動力的人或是生活在高山地區、生存環境惡劣的人。為此,習近平利用社會保障來夯築前者,利用發掘産業潛力來幫助後者,有計劃地幫助貧困群眾脫貧。
他常強調,“扶貧先扶志”,我們應該把教育當做武器,從源頭上切斷貧困與人民的&&。中國人民全體脫貧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壯舉,包括韓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帶着鼓勵和學習的眼光密切注視着。(巴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