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經參 財智
|
經參 思想
|
經參 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經濟參考網讀書頻道
這一事件的象徵意義
我們先退一步,仔細看看2007年5月1日那天究竟發生了什麼。 首先,網民們讓大家看到,權力掌握在他們手中。任何個人都可以被阻止、收服、收買或起訴。但是互聯網讓人們彼此增強力量。貼出那條受禁密鑰的Digg會員和博主並沒有參加什麼秘密幫會,他們大多數根本就互不相識。但是Digg一類的博客、網站以及整個互聯網卻讓他們彼此相連,從而強大無畏。 其次,網絡世界淹沒了線下世界。網民的勢力壓倒了整個電影行業及其全部的法律機器。實體世界中真實的産品受到了影響——這次事件中的産品是高清數字視頻光盤及其播放器。互聯網不再是可以被隔絕起來的沙盒,它已經完全融入商業和社會的一切組成部分中。 最後,這一事件所涉及的人既非笨伯、也不糊塗。高級內容訪問系統授權管理局有的是高明的工程設計人才;而邁克爾 B. 埃爾斯則是精於盤算的律師;電影行業更是了解技術;凱文 羅斯對網絡可謂瞭如指掌。但這一切都是白搭。 這一事件並不是孤立的,全球各地屢見不鮮,其中一些現在已經盡人皆知了,下面試舉幾例〔其中許多還與另一些事件一起記載在本 麥康奈爾(Ben McConnell)和傑基 休芭(Jackie Huba)所著《公民營銷》(Citizen marketers)一書中〕: 飛行員加布裏埃 阿德爾曼(Gabrielle Adelman)和攝影師肯尼斯 阿德爾曼(Kenneth Adelman)想要拍攝全部加利福尼亞海岸線(他們的作品見www.californiacoastline.org)。歌手芭芭拉 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要求務必從網上撤掉被拍到的她住宅的照片,結果就如同一個人拿起棒球棍去砸馬蜂窩,還以為這樣能把它趕走。這件事自然鬧得沸沸颺颺,於是大家都去複製這些照片,在網絡上四處張貼,你只需在谷歌圖片搜索欄上輸入“芭芭拉 史翠珊住宅”就能看到它們。“技術醜聞”博客(Techdirt)的主人邁克 馬斯尼克(Mike Masnick)發明了“史翠珊效應”一詞,用來形容本想撤掉互聯網內容、結果反而讓這些內容傳遍四方的事件。這麼一來,不僅芭芭拉 史翠珊的住宅照片至今仍然長留網上,連她的名字也成了白費力氣想要撤掉網絡內容的代名詞。 上百萬的人看過法律學生布萊恩 芬克爾斯坦(Brian Finkelstein)在YouTube上發布的一部視頻,它錄下了2006年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一名技術員在等待公司總部幫忙解決一項網絡問題時,竟然在沙發上睡着的情形。如今只要在YouTube的搜索欄中輸入“Comcast”,搜索結果中排名第一的赫然就是這部視頻。 新線影業公司(New Line Cinema)承接了一個電影項目,影片名叫《航班蛇患》(Snakes on a Plane)。它打算2006年拍完併發行這部電影。消息傳了出來,於是遍地都建起了粉絲網站,不多久《航班蛇患》就成了互聯網上的唾手可得之物。粉絲們並沒有任何真正的電影宣傳資料,但卻在“咖啡館新聞”網站(cafepress.com)上創建了數百種非官方的宣傳T恤設計圖樣。一家名為“博客蛇患”(Snakes on a Blog)的博客並沒有得到新線公司的授權,但卻成了粉絲活動的中心,跟它鏈結的博客和網站達到8?360家。粉絲們非要出演此片的影星塞繆爾 L. 傑克遜(Samuel L. Jackson)在片中説出這樣一句&詞:“我受夠了這架 的飛機上這些 的蛇。(I have had it with these mother-fucking snakes on this mother-fucking plane.)”新線影業公司再也管不住這部影片和它的營銷事務了。它明白自己得去巴結這些鐵桿粉絲才能成功,於是改動了影片,添上了那段&詞,結果讓這部影片失去了它原本為PG-13的評級。 珍妮弗 萊科克(Jennifer Laycock)宣揚母乳喂養,也是博客“哺乳行動派”(Thelactivist.com)的一名工作人員。她想籌錢來搞一次母乳喂養慈善活動,於是設計了一款T恤,上面印有“母乳也是健康乳品”(Breast Milk:The Other White Milk)的口號。她總共才賣了8美元的T恤,就收到了一封信,你猜得到是哪兒寄來的不?竟然是美國國家豬肉委員會。信上要求她停止出售這種T恤,因為“她的口號……玷污了國家豬肉委員會的美名”,實際上指的是該委員會的商標“豬肉也是健康肉”(The Other White Meat)。不過珍妮弗 萊科克可不是尋常的母親,她還是網絡營銷專家呢!她在自己的博客上記述了這件事,很快就有200多家其他博客轉載了這篇文章。眼看一場公關災難已在醞釀之中,豬肉委員會急忙求和,並讓它的員工捐款來幫助珍妮弗的慈善活動。 2007年4月,在唐恩都樂(Dunkin’ Donuts)一家韓國供應單位工作的一位博主發了一份帖子,標題為《唐恩都樂的真相》,其中揭露了唐恩都樂的食品製備不衞生,而且附上了一張銹巴巴的煮鍋照片,稱它就是弄臟唐恩都樂甜甜圈的兇手。在這場韓國版“史翠珊效應”中,唐恩都樂雖然勸説那家博客的代管網站撤掉了這份帖子,但卻管不住其他博主紛紛做出反應,把雙方的對話到處散播。《韓國時報》(Korea Times)全程報道了事件始末。這自然不會是唐恩都樂所希望看到的結局。 這些公司遇到的事也許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你公司的客戶此時就在Facebook上談論你的品牌,説的話大概都是你不同意的。你的支持代表與客戶的對話會出現在YouTube上,你的電視廣告也一樣,而且還插入了寫有譏諷評語的畫面。你的首席執行官哪怕再氣定神閒,此時也會按捺不住,急不可待要你去制服這洶湧而來的狂潮,讓這些人別再發表意見了。然而這種潮流是不可能被制服的,它來自成千上萬的源頭,如同洪水一樣沖刷着傳統商務,而且也跟洪水一樣無法在單獨一個地方被擋住。事實上,往往根本就不可能被擋住。 這就是我們稱之為公眾風潮的運動。你雖然不能阻止它,但卻可以去認識它。你不僅能忍受它,而且還能靠它興旺發達。這就是本書所要闡明的主旨。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頁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