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交行凈利緣何被招行反超
銀行業發展須擺脫“規模情結”
2018-09-04 作者: 記者 王淑娟/上海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為國有五大商業銀行之一的交通銀行愈發窘迫,在2015年營業收入被招行反超之後,2018年上半年的凈利潤也首度被招行趕超。2018年上半年,交通銀行在營業收入負增長1.78%的同時,凈利潤、營業收入等業績指標被招商銀行越拉越大。而剖析兩家銀行的發展軌跡就會發現,這基本上代表了中國銀行業轉型的兩種路徑:一種是堅持提前布局零售轉型,走輕型銀行發展道路,實現轉型突破;一種是銀行業黃金十年帶來的“規模情結”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慣性。

  國內銀行業重新排座次?

  在中國銀行業內,交通銀行一直處于一個尷尬地位:盡管在序列上位列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但其資産規模、利潤等主要指標,又和傳統四大行不在一個量級。同時,又面臨著股份制商業銀行“領頭羊”招商銀行的趕超壓力。尤其是近年來,招商銀行在鞏固其零售業務的優勢下,對公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蓬勃發展,而相比之下,交行增長則略顯疲態。

  2017年,交行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超過招行約7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形勢發生了反轉:上半年招行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反超交行約40億元。兩家公司的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交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07.71億元,同比增長4.61%,資産總額為93227.0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5%;而招商銀行資産總額為65373.40億元,但凈利潤已經達到447.56億元,增速更是“一枝獨秀”高達14%。

  其實,另一個更能體現銀行盈利能力的營業收入指標上,招行在2015年就實現了對交行的超越,交行的焦慮感也正是由此而生,但三年的憂慮並未給交行帶來實質上的進取。2018年上半年,招行實現營業收入1261.4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75%,而交行上半年營業收入僅為1018.65億元,出現了1.78%的負增長。

  不過,雖然凈利潤、營收等指標被甩開,交行這半年來資産品質卻有所好轉。截至2018年6月末,交行不良貸款規模較年初增長4.4%至715.12億元,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0.01個百分點至1.49%。撥備覆蓋率較年初上升16.25個百分點,達到170.98%。

  “零售轉型”成決勝關鍵

  近年來,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金融環境的改變,銀行業經營挑戰重重,中國銀行業轉型也是國內各大銀行最為關切的方向之一。“這是我國銀行業首個中型銀行在資産規模明顯較小的情況下,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超越大型銀行的案例,具有非常大的示范效應。”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稱,2015年中報的時候,在資産負債規模相當于交通銀行70%左右的情況下,招商銀行的營業收入就已經趕超交通銀行,而如今招行凈利潤也超過了交行,搶眼的表現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董希淼表示,招行的零售轉型較早,零售業務發展比較好,定價能力強,負債成本比較低。而現在零售業務是整個銀行業的穩定器,招行可以説走在了前列。而分析交行中報可以看出,一方面交行的業務收入主要來源的利息凈收入減少,中間業務收入也減少。中報顯示,交行上半年實現利息凈收入人民幣606.58億元,同比減少人民幣6.75億元,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為59.55%,是其業務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人民幣211.82億元,同比減少人民幣0.79億元,降幅0.37%。另一方面,被視為發展新動能的零售轉型速度不穩。在交行將信貸資源向零售傾斜的同時,該行零售金融業務上半年僅實現稅前利潤111.03億元,和去年同期的145.09億元相比,大幅下滑了23%,在全行的稅前利潤佔比中下降至23.4%。

  而在銀行業都在發力零售業務的背景下,交行在零售轉型上的速度不穩,成為被其他銀行碾壓的“隱患”。以另一家股份制銀行平安銀行為例,提出零售轉型20個月,今年上半年其零售金融業務就貢獻了近七成利潤。

  此外,交行近年來的高管人事變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整體經營造成了影響。彭純在2013年底回歸交行擔任行長一職,彭純是一名“老交行”,市場對此也頗為期待,但這似乎並未能止住交行的頹勢,而這四年正是招行完成對交行超越的四年。

  今年2月,彭純接任董事長一職,6月份任德奇履新交行行長。任德奇日前在交行2018年半年度業績報告會談及履新後的經營思路表示,會“堅持好已有的發展戰略,將已經推出的改革做實做優”。交行在半年報中披露了深改方案的部分新進展,上半年該行啟動了深化改革的三件大事,重點深化人事、科技、風險管理改革。其中,在人事方面,任德奇表示,要進一步加快人才激勵機制改革,精準激勵關鍵族群,穩步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打開、打通幹部人才發展通道。“人才是第一資源,事業發展靠人才。”任德奇直言。面對不利局面,如何帶領交行重返五大行的輝煌,可能是交行新高管團隊需要面臨的第一個重要難題。

  優化業務結構 實現效益提升是王道

  分析認為,招商銀行在資産負債規模不如交行的背景下,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反而“彎道超車”,這對我國銀行探索發展路徑、改變目前普遍存在的“規模情結”有所警示,只有不斷優化業務結構,實現效益提升才是王道。

  實際上,在國內銀行業普遍倚重高收益高産出的對公業務的2004年的時候,招行就已經明確提出了“將零售銀行業務作為發展的戰略重點,逐步推進零售銀行業務管理體系和組織架構變革”。其實,直到2010年招行實施“二次轉型”,國內大部分銀行迫于經營環境出現了劇變才反應過來,開始紛紛布局零售業務,而此時招行在零售業務板塊早已大幅領先同行,在國內市場形成了客戶、産品、渠道、品牌等差異化優勢。

  董希淼認為,第一要走輕型化發展之路。那些資本輕、效率高的銀行,將有華麗轉身的更多機會。因此,當下不少有遠見的銀行已經爭先恐後地提出“輕型銀行”戰略。其次要下大力氣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業務結構要逐步綜合化,更多發展財富管理、交易金融、投資銀行等非信貸業務;收入結構做到多元化,通過提供基礎産品和增值服務,借助優勢産品的研發和服務的創新,大幅度提高真實的非利息收入比重,減少對利差收入的依賴。第三,重視發展零售業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中小房企資金承壓藏隱性風險

中小房企資金承壓藏隱性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在“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大背景下,下半年樓市調控會更加嚴厲,部分中小房企資金鏈吃緊,或將風險顯性化。

·高薪夢碎網貸壓身 部分應聘者陷“招騙”套路

央企重組布局漸浮水面

央企重組布局漸浮水面

今年央企領導層的調整力度和密度都是空前的。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至少42家央企進行了176位領導人員職位調整。

·國有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