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大氣污染防治將深化“聯防聯控”
2018-07-11 作者: 記者 高偉/北京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10日在北京閉幕。為期兩天的會議聚焦大氣污染防治,聚焦藍天保衛戰。此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同時針對執法檢查中發現一些問題提出建議。權威人士表示,未來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在綜合協調方面將進一步深化聯防聯控機制。

  大氣污染防治取得積極進展

  據介紹,今年5月至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分為4個小組赴河南、內蒙古、山西、陜西、山東、河北、安徽、江蘇等8個省區,對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組深入到26個地市,實地查看了107個單位和項目。同時,委託其他23個省(區、市)人大常委會開展自查,實現了執法檢查全覆蓋。

  從法律實施的總體情況看,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39.6%、34.3%、27.7%,珠三角區域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連續三年達標。全國空氣品質總體改善,重點區域明顯好轉。

  報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明顯增強。中央財政加大資金投入,5年累計安排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528億元。各相關部門分工協作、共同發力,出臺20余項價格、財稅、金融等經濟政策,支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順利開展。企業治污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人民群眾依法參與和監督污染治理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部分地區責任落實不到位

  除了介紹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的總體情況,執法檢查報告同時也指出法律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對原因進行分析,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

  通過這次執法檢查發現,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取得積極成效的同時,也發現一些地方還不同程度存在違反法律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為六大類型:結構性污染問題較為突出、部分配套法規和標準制定工作滯後、大氣污染監督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重點領域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執行不夠有力、執法監管和執法保障有待加強、法律責任不落實。

  具體而言,結構性污染問題較為突出的有:河北邯鄲“城中有鋼”,石家莊“煤電圍城”。大氣污染監督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的體現在:排污許可制度沒有落實到位,山西臨汾出現大氣環境品質監測數據造假窩案。重點領域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執行不夠有力的有:河南鄭州市發現存在廢渣冶煉“散亂污”企業,天津、廊坊等五市柴油品質抽檢合格率僅為47%。

  根據生態環境部監察局事前暗訪摸排的線索,檢查組不打招呼、直奔現場,共對12個城市38個工業企業、施工工地、礦山等進行了抽查。對發現的問題,有的現場即向地方交辦,有的責成地方進一步調查處理,還有一部分納入到了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的督察范疇。

  “各地環境品質總體改善,出現了穩中向好的趨勢,但是,許多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問題突出,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法律規定的責任沒有落實到位。”檢查組成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程立峰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係列壓實政府企業治污責任的措施,明確提出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生態環境品質“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責任底線。大氣污染防治法也強化了政府和企業的法律責任。

  此外,執法檢查期間,檢查組在一些省區就大氣污染防治法學習貫徹情況分別對省區和部分地市政府相關部門及企業負責人進行了“突擊”問卷調查。“從問卷結果看,一些地市相關部門和企業負責人對法律的學習還很不夠,對重要的法律制度規定還不熟悉,依法行政的基本功也不扎實。”程立峰説,“各地黨政領導幹部必須加強對法律的學習,提升用法律武器治理污染的能力。”

  四方面深化聯防聯控機制

  面對當前大氣污染防治法部分配套法規和標準制定工作滯後的現狀,不少常委會委員都指出了進一步健全配套法規、完善標準體係和加強地方性立法的必要性。與會委員認為,要進一步加快制定配套法規規章,完善大氣環境標準體係,同時加強在大氣污染關鍵問題上的科技支撐。

  要徹底解決區域性問題,一方面需要建立跨行政區的協調機制,另一方面要部門間的協調合作,從發展方式轉變、能源結構轉型、污染綜合防治等方面標本兼治。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王毅指出,京津冀地區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採取了很多強有力的措施,但一些措施,比如大量的人力監管和財政補貼恐難以持續。“去年冬天京津冀地區的煤改電、煤改氣等出現了一些問題和困難,發揮協同效應也存在著以哪個部門、哪項工作為主的爭論”。

  針對未來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在綜合協調方面的進一步改進措施和制度安排,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大氣十條”的實施過程中,部門協作和區域協同治污方面的探索,為下一步深化聯防聯控機制,破解大氣污染長距離傳輸、區域間相互影響的難題,還有強化部門合作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也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趙英民説,“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大氣污染防治法,按照國務院發布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要求,充分發揮好現有機制的作用,進一步調整優化聯防聯控的范圍,進一步拓寬部門間協作的領域,持續改善空氣品質”。

  具體而言,將從四個方面展開工作。第一,深化完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進一步強化京津冀區域協作機制的領導力、執行力,結合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快區域空氣品質改善進程。

  第二,開展重點區域的攻堅行動。在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基礎上,將盡快地制定並實施三大區域的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問題為導向,標本兼治,從産業、能源、交通、用地結構調整入手,加大秋冬季工業企業生産調控力度。

  第三,開展區域重污染天氣的應急聯動,按照分區指導,區內統一的原則,各重點區域內統一重污染天氣的預警分級標準,夯實應急預案、應急減排措施,做到涉氣企業全覆蓋,在發生區域性重污染天氣期間實施區域應急聯動。

  最後,落實各方面的責任,強化問責。抓緊出臺中央和國家機關相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把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個部門,嚴格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有關地方和部門的落實情況,也將納入到國務院大督察和相關的專項督察當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同質化泛濫“殺傷”會展經濟

同質化泛濫“殺傷”會展經濟

很多展會動不動冠以“國際”“全球”“峰會”之名,題材上盡量蹭熱點,“人工智慧”“區塊鏈”一哄而上,同質化問題嚴重。

·“大媽”殺入“區塊鏈”或被“割韭菜”

降費提效 天津港“斷腕”啟動新一輪改革

降費提效 天津港“斷腕”啟動新一輪改革

不久前,天津港正式啟動新一輪改革,降費提效是此番改革的主基調。天津港試圖通過此舉,在求得自身發展突破的同時,也為外貿進出口企業打造更為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

·建成世界一流黃金企業並非“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