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市村裏的一場招標會

2022-03-08 08:28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儋州老市村開展生態修復,探索恢復古鹽田、疏浚古河道,期待以生態賦能帶動鄉村發展——

  老市村裏的一場招標會

  3月7日16時30分,儋州市海頭鎮老市村防洪樓的會議室裏,一場鹽田招標會正在舉行。

  “鹽田恢復和生態修復工程這幾個月都在施工中,預計6月初就能交付使用。”老市村村民小組組長譚喜雲指着投影儀上的村莊規劃圖,給村民們介紹生態修復後的鹽田位置。

  老市村位於朱碧江的入海口,村莊水系環繞,村民曾世代以制鹽為生。在20世紀90年代,古鹽田被企業租賃開發成蝦塘養蝦。養蝦雖然經濟效益相對較高,但是産生污水直排入河入海,導致紅樹林逐漸消失,垃圾增多,招潮蟹大量死亡,河道淤積,生態環境受損。

  與此同時,老市村的村民缺乏專業的養殖技能,村裏也沒有其他的産業,大部分年輕人只能外出務工,村莊也逐漸淪為空心村。目前,老市村全村88戶,常住人口只有280多人,而且大多是留守的婦女兒童。

  2021年,儋州市政府對老市村實施鹽田恢復及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工程內容包括恢復鹽田,魚塘改造生態塘及岸被修復,繞村古河道清淤疏浚及生態護坡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村世代都是制鹽,如果把鹽田恢復,河道疏通了,可以開發制鹽旅游項目,吸引游客來體驗手工制鹽,發展民宿和農家樂。”村民黃茂琼説,生態環境修復變好,村莊裏的謀生渠道也會多起來,村莊會越來越有活力。

  聽説村裏恢復鹽田,要招標找人承包恢復生産,60歲的符春花趕來報名參加招標會。“我年輕時候就是製作海鹽的,後來沒有鹽田了我就去外面打工,這要是能恢復鹽田,我願意回來再嘗試下。”

  生態修復,對於老市村村民已經不是陌生的字眼。2019年,海南省藍絲帶海洋環境保護協會在老市村開展濕地生態修復及垃圾管理項目,進行紅樹林生境生態修復及保育,聯合村民一起種植紅樹林,幫助一些村民改造蝦塘,建設生態養殖試驗田,邀請專業機構做生態本底調研,挖掘社區生態資源,開辦村民自然導賞培訓。在項目結束前,該協會還設立項目管理委員會,推動村民自己組織、自己管理、自我成長。

  讓村莊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是件喜事。但是村民們對於未來的擔憂也很多。“這鹽田能恢復,但是製作海鹽手工程序很多,光是製作鹽種估計得花上一年半載的時間,這成本也不低啊。”村民梁其芳舉起手問。

  “恢復鹽田,疏浚河道,這都是保護我們村莊的生態資源。到時候,請大家來監工這項生態修復工程,尤其是鹽田,一切建設費用由施工單位負責,建好移交你們可以直接入駐生産,你們有什麼意見和建議,都可以提。”聽了譚喜雲的話,村民們覺得放心了許多。

  “我覺得這鹽田未來有希望,就是兩年承包期太短。”從深圳回來的返鄉青年程海華,打算承包鹽田用來開發製作手工鹽品,開發生態體驗項目,讓城裏人來學習曬鹽技藝,把鹽田變成一處特色文化景點。

  “有差不多50位村民報名參加招標會,雖然最後投標沒有這麼多人,但是看得出大家都很積極。”譚喜雲説,期待村莊的生態環境會越來越好,生態資源被充分地挖掘,科學並可持續地利用,村民們也掌握更多依託生態環境的生計技能,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記者 孫慧)

[責任編輯 張瑜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8448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