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強鏈提升縣域經濟支撐力-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産業強鏈提升縣域經濟支撐力

2024-09-09 11:29:00  來源:貴州日報

  産業強,則縣域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貴州立足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産業基礎等特徵,找準自身發展定位、科學謀劃重點産業發展方向,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省持續推動縣域産業鏈縱向、橫向融合發展,産業發展質量與效益持續提升,構建良好産業生態,不斷提升縣域經濟質量和總量,全面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篇章。

  做足精深加工 提升土特産含金量

  全産業鏈發展是推動縣域産業全面升級的有效途徑,精深加工正是農業産業發展的重要一環。我省不乏優質農特産品,如何提高農特産品的附加值,關鍵還是精深加工。

  做好土特産大文章,持續推動産業鏈條升級,必將讓“土特産”的金招牌換來“金效益”,為縣域發展提供産業支撐,注入源頭活水。

  烏蒙山下,貴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工人們正把一瓶瓶的天麻酒打包裝車,運往省外。

  該公司是畢節大方縣天麻加工企業之一,大方縣堅持以技術創新驅動為引領,在天麻倣野生育種與種植、精深加工上不斷取得突破,目前天麻種植面積約5萬畝,現有天麻經營主體約140家。

  眼下,在安順旅游商品物流集散中心,貴州高原頌食品有限公司生産的牛肉乾、牛肉絲等精深加工牛肉製品琳瑯滿目,深受游客喜愛。

  該公司的牛肉製品採用關嶺牛肉為原料。依靠好原料生産好産品,好産品帶動公司發展,該公司年産值從2012年創辦初期的100多萬元,飆升至2023年的4000多萬元。

  從“養得好”到“賣得好”,關嶺牛産業已從傳統肉牛養殖發展為覆蓋育種、養殖、加工、銷售等環節在內的全産業鏈。

  另一邊,在貴州刺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線上,一顆顆金燦燦的刺梨被加工成刺梨汁、刺梨口服液、刺梨果膏等50余種産品。從山間“野果”到致富“金果”,在盤州,一條刺梨産業鏈日趨完善,拓寬百姓致富路。

  貴州大力推動農産品精深加工,切實把優勢做優、強勢做強。經過深加工,一件件農特産品變成高附加值的工業消費品走向國內外市場。

  主導産業強鏈 點燃工業化新引擎

  貴州省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工業經濟穩定增長,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第一動力”,縣域經濟也不例外。

  數&&解槽整齊排列,全速運轉,在遵義市播州區遵義鋁業的電解鋁生産車間,熔岩般的鋁液源源不斷地從電解槽中被吸出後,由多功能天車運出,成為下游企業生産的重要原料。

  據了解,遵義鋁業設計年産能36萬噸,實際産能達41萬噸,每天有500&&解槽進行鋁液加工,電解鋁日産量逾1100噸,其中,90%以上的鋁液就地轉化,直接供給園區內的下游企業,加工形成相關産品。

  從鋁土礦開採到氧化鋁,從氧化鋁到鋁液,從鋁液到各類建築、工業型材,播州區“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製品”全産業鏈生産體系逐步完善,形成了較強的産業整合能力,聚集了31家規模以上鋁及鋁加工企業,實現了産業鏈的協同發展和優化升級,提升了産業的整體競爭力。

  貴州工業持續做足“鏈式”發展文章,上帶一産、下促三産,“一肩挑兩頭”的主導作用愈發凸顯。

  一業興,百業起。作為遵義市習水縣首位産業的白酒産業興起的同時,也鏈起了習水的包材産業。

  2019年,為持續做好補鏈強鏈工作,推動産業集群化發展,該縣通過騰籠換鳥,將原溫水裝備製造園區改建為白酒包材産業園,開始打造包材産業。目前,已相繼有生産瓶蓋、玻璃瓶、紙板、皮盒、紙盒等18家白酒配套包材企業落地溫水。在白酒産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白酒包裝正在由“向外看”到“向黔看”轉變。

  聚焦綠色發展 新興産業強勢崛起

  初秋時節,我省各地山頂上大片大片的光伏板整齊排列,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不斷蓄積綠色能源,為縣域能源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而這些光伏板組件,有很多都是省內生産的。

  近日,在長通威寧新能源産業園內的貴州一道長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設備運轉不停,數百名一線工人在各自崗位上有序忙碌,一塊塊完整的光伏組件不停地被製作出來,即將發往全國市場。這是全省首條光伏組件生産線,也是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光伏組件生産流水線之一。隨着年初二期産線正式投産,基地年産能擴大至2.4吉瓦,産品銷往省內及雲南、新疆、青海等地,年産值達30億元,提供400個就業崗位。

  畢節市威寧自治縣積極發揮比較優勢,把新能源産業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導産業吸引了貴州首家光伏組件生産企業落戶於此。基於新能源産業優勢基礎,威寧聚優引強補鏈延鏈,先後引進貴州長通、浙江一道、廈門科華、江蘇國強等優強企業,形成産業融合聯盟,建立了長通威寧新能源産業園,形成了光伏裝備製造、風電裝備製造、儲能設備製造等産業鏈,一體化推進“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的産業集群發展,打造全省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

  貴州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奮力推動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眼下,全省積極盤活用好現有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和産業鏈配套,加強技術和産品創新,新能源電池、新材料、先進裝備等新興産業、未來産業加快發展,我省工業經濟的“含金量”“含綠量”不斷提高。

  科學統籌穩增長、調結構、增動能、優服務,補鏈延鏈強鏈,我省産業鏈進一步發展壯大,産業結構持續優化,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縣域經濟增長持續賦能。(記者 牟紹莉)

[責任編輯:鄧嫻 劉昌餘 ]

相關閱讀